启教通信息平台

以学科教学为参照,辨析班级管理的专业地位

班级管理 2022-02-08 10:02:23

班级管理的专业性并非不证自明的现实情形,因为同样从事“班级管理”,不同的老师可有不同选择,只有自觉地作出专业选择并努力创造其专业品质,班级管理才有可能彰显出专业内涵、表现为专业行为。为此,在辨析了不同发展境界的班级形态的基础上,还需就“班级管理”之专业品质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和选择。此时,以已被确认属于专业活动的“学科教学”作为参照,当为一个可行的研究策略。

我们可从一个常见的学生发展问题入手来展开新的探讨。设想在一个班级中逐步出现了“亲子沟通”问题——多名学生跟父母出现沟通障碍,甚至出现冲突,导致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出现问题(包括出现心理困惑、情绪不稳定、成绩下降或离家出走)。此时,可以考虑一个专业问题——“这是教师的事吗?”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选择,也就表现出他们在理解“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时的不同观点。对诸多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表明:教师可有三个层次的对策。这也代表着班级管理和班级发展的三层境界(参阅图1-2)。以此为参照,教师可以更自觉地选择专业化的班级管理。

1-2 班级管理的三层选择

1.班级管理是附属事务

在第一层选择中,教师从常规管理的视野来看待“亲子沟通”问题:只要它不影响班级生活的正常秩序,就不用管它;纵然出现问题,只要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可。此时,班级管理往往被视作“附属事务”,而不是“专门工作”,更不是“专业活动”,因为学生的主要发展领域、教师的主要专业领域是更为重要的“学科教学”。这种选择的班级更像“管制型班级”。

有意思的是:这层选择不仅仅体现在实践中,也体现在理论阐述之中。例如,在我国一些通行的“教育学”教材中,对于“(班)集体建设”之外的班主任工作内容,延续着在苏联教育学中就已提出的将班级管理作为“附加的任务”①的做法,将缺乏学理论证的诸多内容罗列在专门论述班主任工作的章节之中,这只能证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比较贫乏的状态。与此相应的:许多教师培训(包括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一再重复甚至长期延续看似丰富、实际上难免平庸的格局;平面罗列多方面内容,却缺乏整合;告知实践经验和师德要求,却缺乏论证;理论介绍满足于应然规定,却缺乏学理;实践策略似有创新,但缺乏系统整理②

2.班级管理是专门工作

在第二层选择中,班主任将“亲子沟通”问题开发为工作资源,用来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选择相关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孝敬父母”“感恩教育”等班级活动。此时,班级管理被看作与“学科教学”并列的专门工作(往往被视作“德育工作”),而不仅仅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附属事务;尽管如此,班级管理尚未成为独立的专业活动。在这层选择中,班级表现为“自主型班级”。

与实践视角的这一选择相应,在理论阐述中,常见两种情形:(1)教育学理论研究者用貌似正规的话语来表述不够严谨的观点。例如,一本教育学教材在论述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时,认为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实施班级工作计划的保证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学生班级活动的指导者联系家庭的纽带和各种社会教育影响的协调者。其岗位职责是抓好思想品德教育,指导班队(团)工作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关心身心健康,奠定学生发展基础组织劳动实践,指导学生课余生活抓规范重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树立开放意识,有效做好家长工作”。——所有这些工作要求都围绕着“班主任”而提出,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们能否证明班级管理的专业品质,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2)实践工作者用貌似新潮的话语来描述不够系统的经验。例如,将别的学科或领域的一些主张或现成结论(如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理念”“企业管理理论”“军事兵法”“建构主义)直接借用过来,或者结合具体实例展开较为系统的阐述(但主要不是论证),由此形成一些工作思路、研究论文或者专著(如明确提出班级管理企业化);如果仔细辨析这些借用过来的主张或结论与班级教育的联系和区别,就会发现其中的内容尚缺更为系统的表述、内在依据也缺乏更为严谨的论证。

当然,相比于把班级管理当作“附属事务”,第二层的选择将其作为“专门工作”,这有利于明确班主任的专业地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20066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提出: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20098月,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强调: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确认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尽管如此,因为在专业品质、专业工作思路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定位,相关的工作要求、培训内容尚难根本改变平面罗列各项要求、缺乏清晰学理论证、缺乏自觉的专业追求等情形。显然,若要与时俱进地作出更高境界的探索,还需超越“专门工作”这一定位,将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活动”——其专业品质不亚于学科教学的教育活动。

3.班级管理是专业活动

在这一层次的选择中,教师将“亲子沟通”问题用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资源,在与学生充分沟通并用心体会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选择恰当的主题开展班级活动,体会生命成长历程中的智慧与尊严(包括作为现代公民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智慧与志气),并将其纳入班级发展的整体格局和长远规划之中。此时,班级管理不仅敞开了不亚于“学科教学”的教育领域,甚至可以将学生在各门学科中的学习经验纳入到学生生命发展、班级长远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在这样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通过民主交往的方式参与班级生活。在本书中,这一层选择就是致力于建设“民主型班级”。

补充材料1-2

值得关注的两个研究项目——将班级管理作为专业活动

与上述实践选择相应的、立足于实践改革的理论研究,至少有两个项目值得关注。它们已经清晰地敞开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让班主任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成为专业性的教育活动。

1.班华教授提出的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

首先,该研究明确提出“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研究班级和班级教育的”,将“育人的目的性”作为班级的首要特点,认为班级本身是“教育性”组织,其目的就在“育人”(其内容主要是“精神关怀”)。

其次,研究者认为:班主任开展教育或直接的教育过程是“文化—心理过程”、师生互动过程,这是班主任教育劳动(不同于人们通常所称的“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涵义;它的唯一的、直接的、内在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再次,研究者提出:班级实现“育人”的途径是“班级教育系统”,即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它可分成三个系列:班级教育目标计划系列、目标计划实施系列(包括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级教育合力这五个方面)、受教育者发展评价系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者明确提出从“教育论”的角度(不是“教学论”的角度)来确立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即以“育人”为目的的班级教育;因此,其研究意义决不限于班级教育本身,它对认识、研究整个教育都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2.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研究

这是明确提出创立“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学者们的研究领域之一。

首先,这一研究确认:“班级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词、一个复合性概念,指的是与“课堂教学”相并列、以“班级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实践领域、

其次,这一研究认为“班级建设”的深层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要,增强他们的内在力量”,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社会性和个性的健康、主动发展,它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这使得它有别于强调制约性的管理与控制、将集体利益凌驾于个体之上的“班集体建设”。同时,在更有可能改变学生传统地位和角色、提升学生发展需求与能力这两方面,它发挥着不同于“课堂教学”的作用②。可见,它在育人目标上有了清晰的选择,即以班级发展为直接目标,以促进个体主动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

再次,这一研究区分出“班级建设”的两大部分:一方面提升日常的社会性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开展成系列的专题性班级活动。具体而言,班级建设的任务主要有组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系列班级活动;其中,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主线的班级活动的系列策划与实际开展,是主要内容。这使得相关的理论分析与系统的实践探索相得益彰、互相支持。

就这一层选择而言,班主任从事的“班级管理”就很需要建立专业标准——这当然要以明确其教育目标为前提,但还需要在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教育行动(尤其是班级活动)等方面有自觉、清晰而系统的专业要求和学理论证。与之相应,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自主研究(包括由专业机构组织的研修活动)就需要有更为清晰的系统内容,如研究全班学生的发展现状和成长需要,据此带领学生选择一个学期(一个月、一个学年、一个学段)的发展主题,围绕主题整合各种资源、共同策划和实施主题活动,进而全面提升班级生活品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得以发展。这样的工作格局及其理论依据,就可以全方位地媲美“学科教学”的专业品质,从而见证“班级管理”作为一项教育活动独有的专业空间。

以上面所说的这三层选择为参照,我们倡导超越“管制型班级”“自主型班级”的情形,自觉追求建设“民主型班级”,因为这是中国学校在现阶段可以选择的“班级管理”专业之路,由此而敞开的专业化的教育领域将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资源、成长空间,从而让一代新人得以实现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新发展,主动养成彰显生命豪情与智慧的新人格。

在这里,班级管理被当作具有独立专业地位的“教育活动”(专业活动),而不是学科教学之外的“附属事务”,也不仅仅是与学科教学并列的“专门工作”。本书所说的具有独特专业品质的“班级管理”,指的就是这样的选择。换言之,在本书中,着眼于建设“民主型班级”的班级管理被视为可媲美于学科教学的专业活动;相比之下,满足于建设“管制型班级”或“自主型班级”的班级管理,其专业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据此,在本书中,我们对班级管理的教育性质、教育目标、教育思路、教育方法和教育行动的探讨,都是在着眼于建设“民主型班级”这一层面展开的。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