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学生经常出现不良行为,他们扰乱我们的教学,时常让我们老师很恼火。老师常常选取批评呵斥的方式教育学生,虽然暂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潜在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时代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随时代而改变,他们更喜欢被尊重、被平等对待。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尝试着寻找更为有效的管理办法,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人生中懂得如何去面对问题。
情景再现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课上记笔记,留课后翻阅复习,以此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然而我教授班级的部分学生却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每学期刚开学的前几天,学生们立志要好好学语文,每堂课都坚持记笔记,但不久就应了古人的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纷纷把语文笔记本打入“冷宫”了。记得有一天有一半学生没有记课堂笔记,为此我严肃批评了他们,同学们迫于我的压力,不得不重新把语文笔记本拿出来,但是学生们记得既不工整,也不完整,笔记质量与最开始相比大打折扣。
基于多次的交流与观察,我发现我教授的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是没有意志力的,且是懒惰的,也有些急功近利的心态。于是我就想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后果及解决策略,这样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临场应对
在尊重学生心理感受的基础上,我立即让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不记课堂笔记会有什么后果?经过我们师生的讨论,同学们得出如下结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记忆是短暂记忆,需要复习巩固,才能转化为长期记忆,而不记课堂笔记,就没有复习的资料了。此外,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师生思想碰撞后,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种灵感转瞬即逝,需要用笔记保留下来。“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地复习新的知识,才能够有新的收获。平时不积累背诵的话,会影响语文考试成绩。
我为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感到高兴。为印证学生们认识的正确性,我决定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进行小周测,考查的知识都是笔记上的内容,有客观性的知识,也有在思想碰撞中得出了主观性认识,还有与课堂教授内容相关的高考原题。最后将测试的结果在班级及家长群里公布,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记不记笔记带来不同的逻辑后果。有些同学因为承受不了不记笔记带来的逻辑后果,有些后悔自己曾经的懈怠,我就启发同学们去思考遇到错误时候怎么办。经过交流,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在今天叹气,不如从今天起去努力,此后同学们的笔记记得越来越好了。让学生品味逻辑后果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是希望孩子们能从中学到做事要考虑后果,要去承担后果,遇到事情要考虑如何去做。
技巧点拨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高中生在师生关系中不会再扮演顺从的角色,他们更愿意与老师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的关系,这是时代的进步。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严惩和放纵都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所以我打算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怕犯错误,最怕的是在犯错误之后,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也不知道以后如何去做,无法成长起来,所以我想尝试新的教育方法——逻辑分析法,一方面向学生提启发性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承受逻辑后果,从而引导学生在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去思考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并培养他们遇事想办法的思维品质;承受逻辑后果,让学生去承担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以此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拓展迁移
逻辑分析法中的承担逻辑后果和启发性提问这两种方法有助于老师在不吼不叫的情况下教育学生,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升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但是,同样的逻辑后果不是对任何学生都有效,这就需要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逻辑后果,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约束下修正自己的行为。
冬天的到来使得东北的白昼越来越短,学生迟到的现象比较严重。有天早上五人迟到,为了纠正学生的迟到行为,我在早自习就组织同学召开班会讨论迟到的不良后果。有的同学表示迟到挨批评,会挫伤自尊心,影响一天的心情;有的同学表示迟到会给班级扣分,有损班级荣誉;有的同学表示迟到会导致自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会影响整堂课的听课效果;有的同学表示迟到会影响班级的风气,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进取心。然而这些行为结果对自觉性差的学生是没有约束力的,于是我又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有班级责任感?最后同学们一致认同:因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与支持的。于是我就将迟到无法赢得同学和老师的信赖与支持作为逻辑后果。然后我又让学生去讨论如何解决迟到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应让父母早点叫自己起床,有的同学认为睡觉前应把明早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有的同学认为应发自内心地想改变自己。在启发性问题的思考中,学生的认识水平逐渐提升了,他们知道行为后果的严重性,也知道我不会姑息纵容他们的行为。在没有批评和指责的情况下,学生们迟到的次数逐渐减少了。
教育感悟
我们如何在教学管理方面游刃有余呢?
要让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时代在变化,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对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能够清晰准确地把握住,以便更好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
要让自己成为德智双修型的教师,能够包容学生的不足,用心去感受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智慧,奋力到达美好的彼岸。
未来还很遥远,就让体验与思考作伴,寻找到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