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兴趣爱好的孩子是可爱可交的。可在教育教学之中,经常会遇见沉迷爱好却在学习上马虎了事、不思进取的孩子,小A就是其中的一个。
情景再现
教学李白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我正激越高昂地讲解着这篇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的诗歌时,眼睛瞥到了坐在角落里的小A,他的左右手各执一支水性笔,以此为“剑”,正在华山论剑。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不被我的精彩讲析所吸引。
小A是个体育生,对于拳脚功夫痴迷不已。他崇拜古装剧里的江湖侠客,并以此为“偶像”,常常边观影边模仿,不亦乐乎。从小习武的他,功夫底子扎实,一身功夫的他也经常在各种文体活动中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片面地沉迷爱好,却在学习上提不起半点兴趣的孩子,总觉得就此荒废了学业很可惜。
我忽然想到:唐朝大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酒仙”和“剑仙”,李白不仅诗歌绝冠盛唐,其剑术也位居唐代第二。
能否以文武双全的李白为切口打开他的求学之门,让他也追逐“剑仙”的斐然文采呢?
临场应对
配合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的奇思妙想,我顺势总结到:只有李太白的文字,一字一句皆可炼丹,吐纳出长生的浪漫。太白除了被美誉“诗仙”之外,你知道他还有一项技能也是惊艳盛唐的吗?随后我叫起了“神游太虚观”的小A同学。
以小A的文学积累,我自然是知道他回答不出这个带有知识拓展性质的问题。
为引起他的答题兴趣,我给了两点提示:
提示一:特长相似。小A一听说名闻遐迩的诗仙和自己的特长有相似之处,立马有“回魂”之态。
提示二:夏雪宜、杨过、令狐冲。我故意选择了平日里小A同学尤其喜欢的几个武侠人物来提示。三个名字提示完毕,当其他孩子还在云里雾里,不知我所云的时候,小A已经以敏捷的反应做出了正确的应答――“栾老师,是剑术吧!”
我为小A鼓掌,全班顿时也掌声雷动。小A同学彻底“沦陷”在这一轮喝彩声中。
这时候的小A第一次尝到了语文课堂里的“一马当先”的骄傲感。趁热打铁,我又把话语权交给了小A,请他释疑。
小A滔滔不绝:夏雪宜是《碧血剑》里的人物,擅长金蛇剑法;杨过是《神雕侠侣》里的人物,擅长玉女剑法和玄铁剑法;令狐冲是《笑傲江湖》里的人物,擅长独孤九剑。
我再一次把掌声及时送上,发自内心地为小A点头、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我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很多有志之士都是文武全才。现在,很多男孩名字中的‘斌’字,寄寓了父母‘丰富其脑袋,健全其体魄'的美好愿望。小A同学,你已经是我们班的半个李太白啦,认真学习李太白的诗,熟读唐诗三百首,很快,你就要被冠名‘李白’的外号啦!”
一阵欢笑,一阵清风。这节语文课,小A听得特别入味,特别专注。这节关于李白的诗歌课,成了小A回归语文课堂的起点。
技巧点拨
此案例我采用的是点石成金法,借助小A同学对于武侠爱好的特殊情感,转化为教育契机,投其所好,顺势引导。由此小A同学以趣为突破口,完成了从“沉迷爱好”到“主动求知”的变化。
教育的深处是会心之美,只有触及内心的真正碰撞,才会有心灵感动的幽深之美。扼之,不如导之,一如治水之法。
拓展迁移
点石成金法适用于情感丰富,有一定学业潜力的孩子。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爱好、心理,顺藤摸瓜,顺势引导,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循序渐进,一点点关注,一点点肯定,一点点引导,学会慢慢走、浅浅教。
无独有偶,三年轮回里的故事总是有那么多惊人的相似。
小B是个痴迷绘画的孩子,性格阳光,但学习马虎,不思学业上的进取。上课时常常把课文画成连环画,常常把家校联系本当作绘画本,每日感言常常是纸上无一字,“画个画儿替”。有了小A的教育经验,我开始寻找教育小B的契机。学校举办“秋日里的故事”校园美术大赛,小B画了一幅农田秋收图给我看,我大赞其构图创意、线条走笔。
在征求小B同意后,我即兴提笔在空白处题了几行小字:
秋风起,落叶黄,农民丰收忙;果香甜,粮归仓,秋天田野好景象。小B夸张惊呼老师有才。我鼓励她,只要每天跟着老师学几句诗情画意的句子,以后就能自己作画题小诗啦。小B在我的“忽悠”下,听课效率明显有所改善,之前空无一字,满是画作的家校联系本上,开始呈现出一派“图文并茂”的欣欣向荣景象。
看得见的改变,从“心”开始。
教育感悟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提到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是极其苦难的,所以读懂孩子是教师的必修课。
教师,需要拥有一双最智慧的眼睛、最敏锐的耳朵和一颗最善感的心灵,洞察着、引导着、奔跑着、赞美着、发掘着,用情感去浸润孩子的成长,用陪伴与引导去贴近每一个生动而活泼的灵魂。
多一些自由与包容,多一些才学与应变,多一些创意与实践,一往无前地去追寻教育最美的姿态,花开有期,让我们一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