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在他的诗集《问佛》中曾这样写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当我接手新班级,遭遇哄赶声的时候,我用我的真诚、理解和深爱,以及一个师者的豁达、睿智和责任,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而又令师生都欢喜的课堂情境。
情景再现
我是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这个新班级的。当教室门口那个圆圆的脑袋一探而收的时候,我听见了海浪般涌来的驱赶声——“我们不换新老师,你休想进我们教室……”,声音铿锵,节奏整齐,同时还伴有捶击桌子的咚咚”声。很显然,他们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拒绝!这个问题班级,早已“名声在外”,早在接手之前,便有耳闻。但如此这般,还是让我异常惊讶。
我不觉停下了脚步!但转身想退却的那一刻,我突然笑了:这是一群多么重情重义的孩子啊!当自己热爱的语文老师不得不丢下他们离去,他们内心里该有着怎样的不舍和委屈啊!我该怎样去安抚这些受伤的心灵,我又该如何让他们迅速地接受并喜欢上我呢?我连做了几个深呼吸,鼓足勇气走进教室。孩子们几近疯狂地喊着,有的孩子已是泪流满面。若不是真性情的人,怎会有如此淋漓的表现!我站在门口,深鞠一躬,粲然微笑,没有说话。我听到声音由高到低,又渐渐地由低变得稀稀疏疏。走上讲台,才看见讲桌上排列的两行粉笔,粉笔上都刻了字:“我们永远爱您,亲爱的李老师”“您虽远走,却在我们心中长留”“我们心中只有一个深爱的语文老师”……再看学生们,这时候,有的低头小声啜泣,有的则高高仰着满是挑衅的脸。是时候创造情境来化解我们之间的尴尬了。
临场应对
我刚才的鞠躬微笑,已经让一部分孩子感到了熨帖。此时,我站在讲台上,用本可以刺痛我心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亲爱的孩子,我也一样会很爱你们!”教室里那稀稀落落的驱赶声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窃窃私语,还有将信将疑的眼神。我微笑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它上面记录着全班同学的名字,他们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课堂上的表现,甚至还有最喜欢语文老师的那几个学生的照片。我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的脸,最后定格在那个还在抽泣的女孩身上。我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轻轻拍了拍她不停耸动的双肩,温柔地轻声说道:“能帮帮老师吗?能帮我点一下名吗?”她犹豫片刻,还是站起身接过了笔记本。翻开看的时候,她怔了一下,抬起头来看我,黯然的眼神中迅速闪过一丝光亮。其实,她就是那个语文成绩最好又最讨老师喜欢的学生。
点完名,教室里已经很安静了。我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近乎夸张地表达对前任语文老师的喜爱和崇拜,而且表示非常愿意听一听大家想说给李老师的话。我想,此时该让孩子们一吐为快了。不出所料,孩子们由起初的小声说到站起来大声说,由他们之间说到他们对我说,听着孩子们回忆与前任语文老师的美好时光,我也似乎看到了往昔那份快乐与温暖!我抓住时机,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下“亲爱的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让大家或写文或写诗,“以我手写我心”。很多事情,换一种角度,就能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其实,问题班级也可以没问题!
技巧点拨
此案例中,我采用浓情造境的方法,即凭借自己对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在课堂中形成特定的情境和心境,用豁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还有满怀的热情,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呐喊的权利和发声的机会,从而改变充满硝烟味的气氛,营造温馨情境,实现感化学生、感染学生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担责发力。正如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所写的: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拓展迁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时这样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写诗写词是如此,师生相处亦如此。其实,课堂中的教师就如同镜头前的演员,没有任何一丝动作不是为了剧情和人物的需要所做。教师的一颦一笑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也是创设情境不可或缺的。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浓情造境。
这次的作文,是以“运动会”为话题的。很多学生从开幕式写到比赛结束,详略不分,泛泛而谈。我引导学生:“运动会上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瞬间?最激情澎湃的是哪个场面?回想当时的场景,选取一两个精彩镜头吧!”学生们开始回想交流,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急着展示了,她写道:“看到她重重地摔倒在赛道上,却又艰难地爬起来,我的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因为心疼,也因为感动,还有一种由衷的敬意。想想我们人生之路,不也一样有这样摔倒的时候吗?拍拍尘土,坚强地站起来,像她一样地勇敢奔跑……”
教育感悟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往往大人写几千字的文章,虽无错字,或不通之处,但是无趣味、无价值。孩子写得很短,许有错字或不通之处,但颇有意思,因为他是真的。”师生交往中,老师要珍视孩子们的真实,包容他们的“放肆”,即使他们的做法或多或少地让你无奈甚至委屈。换个角度,若是“我见青山多妩媚”,那么“料青山见我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