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当学生进入不了阅读情境,怎么办?

班级管理 2022-09-30 08:57:57

在小说阅读中,常常有一些学生难以进入阅读情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小说创作年代久远,学生缺乏相关的人生经历,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二是学生对老师单一的内容讲解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于是,课堂上常出现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却哈欠连天不在状态的情况。

情景再现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名农村劳动妇女,先后失去两任丈夫,小孩被狼叼走,自己被倒卖逼婚。她虽苦苦挣扎,但仍受到歧视,最终死于大年夜。在教这一课时,我正在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突然一学生在小声嘟囔:“祥林嫂这人真笨,怎么不跑呢?”旁边的同学顿时笑了起来。我发现不少学生,要么低头在做作业,要么昏昏欲睡。我放下课本,询问大家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情况,学生表示,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虽有所了解,但对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原因却并不清楚,所以难以进入到小说的情境之中,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临场应对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使用了引生入境法。我先从“三寸金莲”说起,又说到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再谈到辛亥革命和鲁镇的社会环境,并适时展示一些老图片和文字介绍,从而营造了小说故事发生的情境。学生了解了祥林嫂的生存环境,渐渐对课文产生了兴趣。

这时我趁热打铁进行细节研读,进一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我让学生朗读描写祥林嫂被抓那一段,分析两个男人“跳”“抱”“拖”“堵”“捆”和祥林嫂“哭喊”“躺”等动词。学生开始愤愤不平,有的惊讶地张大嘴巴。我又带领学生朗读祥林嫂被逼拜堂的那一部分,不少学生眼眶湿润了,课堂陷入了沉默中。然后,我和学生们一起串联起祥林嫂的一系列遭遇,从夫死出逃,到被卖改嫁;从夫死孩亡,到被赶离家;从变身乞丐,到死于雪夜。大家展开讨论,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为什么祥林嫂不逃出鲁镇?”“为什么祥林嫂会相信捐门槛能改变命运?”“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好人还是坏人?”“祥林嫂的人生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我没有急于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继续引生入境,让学生角色代入,设想自己就是祥林嫂,那么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反抗命运的压迫,然后与祥林嫂的“捐门槛”对比,找出差异及原因。同学们发现原来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中,祥林嫂难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封建礼教的压迫。通过探究,大家认识到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技巧点拨

此案例我主要采用了引生入境法,即通过创设小说故事发生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在授课前,我先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让学生们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接着带领学生朗诵,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深入研读思考,领会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体会主人公的形象;然后让学生们代入角色,回答“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在比较中分析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从而认识小说主题。

拓展迁移

只有进入情境,才能更好地认识人物,理解主题。引生入境法,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小说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小说所构建的故事中经历一种别样的人生,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让学生了解特定背景中的特定人物,把学生带入到小说的情境中,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审美的动力。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俄国作家契诃夫塑造了一个因循守旧、胆小懦弱、害怕变革、竭力维护现行制度的“守法公民”别里科夫的形象。在讲这一课时,我也发现学生始终进入不了小说情境,理解不了别里科夫老是把自己装进套子里这一怪异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于是,我想起了引生入境法。我先介绍了19世纪末沙皇专治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让学生理解在那样一个高压形势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我让同学们设想如果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会如何面对周围人的监视和社会中的新事物。我还带领学生研读了别里科夫谈恋爱的那一部分,感受新旧两种思想的巨大冲击。终于,学生们慢慢地融入到小说的情境之中,开始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小说人物和主题,大家对晦涩难懂的外国小说也逐渐产生了兴趣,我又找来其他几篇外国小说片段让大家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感悟

“存在即合理”,学生进入不了小说情境也是正常的,唯有从情感上融入到小说所创造的审美世界中,体会故事和人物所蕴含的意义,才能激发自己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深入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并在故事中熏陶心灵,启迪智慧,升华人格。引生入境是小说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引导作用的体现。

如何引生入境?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所采用的是通过背景介绍、朗读品味、角色代入、小组讨论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小说情境之中,深入分析探究小说的背景、人物和情节。此方法能增加学生的情感认知,而情感认知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小说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