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如何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

专业发展 2022-07-08 08:57:35

目标,一是指目的;二是指标的,对象。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指对研究活动预期结果的设想,既有对研究实践预期目的作出的假设,也为研究活动指明了方向。通俗地讲,课题的研究目标,即通过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产生怎样的效果。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也是一个课题研究方案的重要部分。

一线教师在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容易出现两种典型问题:一为“泛化”,二为“窄化”。所谓“泛化”,即是将课题研究目标扩大化。如一位教师在研究“以家园联动为载体培养幼儿生活素养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时,确定了如下三个研究目标。

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幼儿阶段必须具备的生活素养,包括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等。

目标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家长领悟我园的教育理念,增强家园合作共育的观念和行为。家园联动探索幼儿生活素养教育的方法、途径,构建适合我园实际的幼儿生活素养教育活动模式。

目标3:通过课题研究,展现我园师幼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活泼大方的风采,使我园的办学成效进一步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

以上三个层次的研究目标,如果说目标1和目标2还可以算是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目标3则显然已经游离于本课题研究之外,是一个泛化了的研究目标。

实践中,一线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泛化”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课题研究者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的理解不当,将课题研究与工作规划混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学校管理者的课题研究中;二是研究者由于对问题的实质把握不清,进而对为解决问题而确定的研究课题的核心内容认识模糊,造成目标定位不当。课题研究目标定位的“窄化”,则更多表现在研究者对课题研究对象变化的关注,忽视课题研究本身,特别是操作策略层面上的设计与实践成果的关注。造成目标定位“窄化”的原因,更多的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目标的理解片面,缺少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的经验。

结合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的价值定位,他们一般从三个维度来确定课题研究目标:一是课题研究本身的成果性目标,可称为“本体目标”;二是期望研究对象发生的变化,可称为“对象目标”;三是期望研究者(即研究主体)自身发生的变化,可称为主体目标

一、确定本体目标

本体,即事物的本身,在课题研究中,是指课题研究的过程。一个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这就是本体目标所需要考虑的范畴,也称为策略性目标。

如一位教师的省级课题“运用几何直观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浙江省2014年教科规划农村青年专项课题,立项编号:2014NQ42),其申报的研究方案在研究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通过本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为运用几何直观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策略。

这样的目标,应该是本课题研究中最直接,也是最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目标。当然,从更具体的层面来考虑,还可以将这一目标作进一步分解,如:(1)厘清几何直观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2)形成基于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答能力培养的直观法的应用策略路径;(3)形成应用几何直观助力学生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典型课例。事实上,以上三个层次本体目标的细化过程,也是一般以教学问题解决为主题的研究课题的基本定位思路,体现了三个层次的目标假设:一是理论思辨,想清楚核心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属于理论研究层面,也是实践操作的逻辑基础;二是具体方法的应用层面,这是解构具体教学活动的常用思路;三是典型课型的探索,这也是从一节课上升到一类课的思考策略,是后续研究成果推广的基础。显然,以上三个层次的“本体目标”定位,使课题研究在策略路径探索上有了方向,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确定对象目标

对象,即研究对象。对象目标,即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后,研究对象发生的变化。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问题解决,因此对象目标的确定是对问题解决预期的假设与判断,则更具有实践意义。

如以上所列举的“运用几何直观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对象目标”的定位上是这样描述的: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高小学生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灵活运用几何直观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显然,在这一目标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期望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生,能够在运用几何直观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乃至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等方面发生变化,产生效果。

有了在研究对象层面的目标定位,便能帮助研究者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否有效作出即时判断,也为后续研究成效分析提供依据。

在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因为问题解决的目标群体不同,对象目标的确定不仅仅是指学生,有些可能是教师,也有些是课程等,由此在对象目标的定位上,也需要有所不同。

如一位校长主持的“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行动研究”(浙江省2014年教科规划课题,立项编号:2014SC177)°这一省级课题,其研究对象显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因此,确立本体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发展、学校运行的机制,包括合作对话机制……”之后,明确了对象目标:通过课题的实施,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科教育技能水平,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着力打造一支身心健康、积极向上、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团队。”

再如一位教师主持的省级课题“‘TCT’幼儿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浙江省2014年教科规划体艺卫专项课题,立项编号:2014STWY32)”,其研究对象即为课程,于是便有了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TCT’美术课程体系,为开展美术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操作范式的目标定位。

三、确定主体目标

主体即为研究者本人,是主持或参与课题的所有人。研究课题的“主体目标”即是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研究者自身在理念与实践层面发生的变化。对于一个研究课题而言,本体目标和对象目标是一个研究课题必须考虑的,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部分,也是研究工作调整与改进的主要依据。相对而言,主体目标不一定作为目标提出来,有时可省去。如果要作为目标提出来,需要有明确的相关性和聚焦点。

如省级课题“‘TCT’幼儿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在研究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通过‘TCT’ 美术课程的开设,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意识和活动开发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应该说,这一目标着眼于研究者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与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也是合理的、可提的。

以上结合实例,围绕研究课题的“本体”“对象”“主体”三个角度谈了研究目标的确定问题。我还想强调的是,研究目标是研究课题观察分析研究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确定的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研究者围绕目标展开研究,落实研究实践活动。

最后,再回到本文开头的课题“以家园联动为载体培养幼儿生活素养的实践研究”,其三个维度的目标可以调整如下。目标1:通过研究,从以园本为主、家庭为辅的角度和从以家庭为主、幼儿园为辅”的角度,形成几条(或一系列)基于幼儿生活素养培养的家园联动基本操作策略。

目标2:在引导幼儿参与生活事件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解决一些生活事件的能力,培养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一定的生活素养。

目标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生活素养的认识,提升教师设计基于幼儿生活的学习活动的能力。

以上课题的目标中,因为对两种家园联动基本操作策略作了明确要求,会让研究实践更有方向,便于落实。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