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当课堂遭遇“冷眼”,怎么办?

班级管理 2022-06-22 08:50:58

语文的世界是浩瀚博大的,当孩子们尽情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时,是幸福而又美好的。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课堂预设不到位,为师者不能给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语文课会遭遇“冷眼”,成为“闷罐子”,失去语文学科的魅力和活力。

情景再现

自高二上学期以来,我发现语文课遇冷,被嫌弃了。开学第二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按以前的学习状态,这种经典且故事性强的文篇,孩子们学起来是热情高涨的。上课伊始,我安排了自主默读文本的任务,但十分钟过去了,阅读进度非常缓慢,有一个学生更是完全不在状态,困恹恹的,还满脸的不开心。我刚走过去,没想到他就站起来说:“老师,您这样做不是耽误时间吗?整堂课就全是读课文了,没有意义,还不如干点别的!”他的话不但没有引来其他同学的抱怨,反而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孩子们抢着说:“老师,咱们以后别用这样的方式上语文课了,我们觉得,您就把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印成试卷发给我们,我们自主识记,剩下的时间还不如让我们做点其他科的作业呢。真心觉得上不上语文课,学不学语文,考试分数并没有什么差距,自身阅读能力并没有什么提高。所以,我们泄气了,倒不如拿点儿理化的分数来得实在。而且,老师您看,高二(2)班甲同学,平时连语文作业都不认真完成,可一考试,人家分数总是那么好,而我们每天认真学习,做各种相关练习,成绩并没有什么改变,还不如不费劲嘞。不少同学对此争相表示赞同,嗯、嗯声不断。

临场应对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知道,我要赶紧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我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老师特别理解你们的不解。曾几何时,我也有这样的困惑。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和认识。语文是很美好的一门学科,而语文学习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和沉淀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审美和鉴赏,慢慢地浸润了我们的心灵。这就犹如一棵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种植伊始,即使我们天天耕耘、浇水、呵护,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有特别惊喜的发现。但你能因为没有惊喜的发现就去否定它的成长吗?我们现阶段的确会有一个所谓的考试分数来检验你们的语文学习成绩,但是,成绩如果不太理想就能说明你语文能力差吗?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管是祖国的秀美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不管是瑰丽多彩的唐诗宋词还是扣人心弦的元曲和包罗万象的小说,不都能给予我们灵魂的滋养吗?我以后会更加尊重你们的内心感受,把课堂的主体权更多地交给你们,由你们去开发文本、赏读文本、创造文本,充分发掘自己学习语文的潜力,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听完,若有所思,表示可以试着重拾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决心。

接下来的时间,我变换了教学方式。我请同学自由选择角色对文本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让学生谈谈对整部《水浒传》的认识及对本文进行个性化解读,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我趁热打铁,把接下来的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概括主题等学习要点安排下去,要求孩子们在课下搜集各种相关材料,通过iPad、黑白板、手抄报、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进行成果分享。孩子们脸上露出笑容,说他们对以后的语文课,充满无限期许。

技巧点拨

在此案例中,我运用的是“导·行”结合的方法。“导”是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疏导。“行”是学生在教师有效的点拨下,充分进行的各种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要根据课堂效果引导学生表达心声,既要注意兴趣的激发,还要注意课堂评价的正确引导;而学生则要结合自己内心所想,由衷地表情达意,在民主竞言、充盈细节、丰富阅读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

拓展迁移

“导·行”结合法尤其适用于对文本新知的解读和学习。在真实的课堂上,教师要有的放矢,让孩子们灵活地给教学预设添骨增肉,使学习内容丰富起来,提高学生知识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

在接下来的《边城》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文本意义,对分组学习、学法、课堂评价做了有效指导,之后让孩子们身体力“行”:

1.学习组长组织组员,挖掘学习重点。在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交流结果等过程中,通过群的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2.“生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方法,对于难点,由来钻研突破,其他学生负责点拨和总结。

3.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由学习组长带头,把整理的相关重点进行公示。之后,条析成文,完成对该作品的读书笔记的撰写。

有同学在本子上写道:“作者极力讴歌湘西的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其实是相对于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斥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城人的生命形态,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文明中物欲泛滥的情形。”这样犀利的评价,我都不敢相信出自他们之手。

整堂课,孩子们如鱼得水,在自己构建的语文世界里畅享着课堂真正“主人”的美妙体验。

教育感悟

随着对文本探究内容的不断延读和深化,这一方法的运用拓展范围也逐渐加大。我时刻提醒着自己,切忌为了缓解“冷眼”状态,而太过失“度”,比如过于肯定学生的发散思维、流于形式等。虽然没有了教师的“教学专制”,缓解了被“冷眼”的状况,但实效性能持续多久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的。作为语文教学引领者的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用心造境,创设有效的方法,升腾我们的课堂。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