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实验教学也可以“有思想”

学科教学 2022-04-26 08:59:15

198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99年在天津师范大学专接本,在静海一中一干就是28年,2012年调到天津静海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从教30多年来,我的体会是当教师的想法不能摇摆不定,不然几年就把年轻的锐气磨掉了。本专业的学习不要放松,专业是发展的本钱,特别是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的衔接要清楚,这会使你游刃有余地处理教材和课程标准、处理高考的任何问题,从而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避短扬长,经验提炼形成教学思想

我知道自己的表达、感染能力不强。上世纪90年代,我参加天津市区县、学校的各类课堂竞赛,均被淘汰。经过苦苦的思考,我明白了——只有抓住化学学科最核心的东西,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经过我的化学实验,启蒙老师——静海一中李东平老师和天津师范大学生化学院李平副教授的指点帮助,最后我确定以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与实践为自己今后研究的方向。现在看来,这一方向避开了我的弱点,影响了我的一生,它让我一步一个台阶地进步。

连续教了六年高三毕业班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经验型教学”转化为提炼规律的“理论型教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就自费订阅有影响的中学化学方面的杂志,学到了很多经验,到现在已形成阅读这些杂志的习惯。但我也发现,这样学习知识不系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天津市中学化学骨干班的学习及为期三年的“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和到国外研修的经历,使我加深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最后把“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

此后,我的教学工作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从来没有偏离过。

教学思想物化,提升理念的可操作性

我发现,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素养培养的概念,但没有明确科学素养培养的内容及培养的方法。我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科学素养培养的经验报道,与我国高中生的特点相结合,确定了科学素养培养的指标,并把这些指标与中学化学实验相联系。但由于农村地区实验条件较差,很多教材上的实验不能做。我探索了高中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找出了实验成功的关键点,简化了实验步骤。

探究能力培养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中对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程序没有一个总的引领,没有过程的举例,我采用“化学实验科学探究模板”的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将高中教材所有探究实验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板样式的探究实验。这样做既落实了课程标准,又方便了教学。

为使教学思想落到实处,我分四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改进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实验100多个、学生实验20多个,将一些实验微型化、替代化、兴趣化、系列化,使实验更加安全、科学、快捷、方便。这一时期我参加全国、全市的化学实验经验交流会议比较多,向同行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五项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研究科学素养培养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我查阅了《教育研究》《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与学》等杂志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教科书,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研修,结合国内高中生的特点确定科学素养的培养指标,并把这些指标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一时期我研究了科学素养与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类型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系列课堂案例,将科学素养培养指标应用到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元素化合物学习、化学原理学习、有机化学学习、化学学习与评价中去。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是从事“科学探究教学模版”的研究与实践,我用该教学模版改进了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30多个。我与静海一中的同行们应用该模板参加全市、全国的课堂展示活动。

第四阶段主要工作是从事专著《科学素养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撰写,现已出版发行。这一时期我和全国、全市的同行交流科学素养培养体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51226日,我的研究成果获中国教育报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创新奖。

加强教师成长研究,提升教育境界

到进修学校工作后,我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变化,由研究学生、教材、教师管理转到研究校长、教师的成长特点,这使我充分感觉到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和敬畏是多么重要,办一个为教师发展搭台、为学校发展助力、打造教师成长精神家园的进修学校是多么的必要。我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阅读了大量人物传记和经典著作,如《温家宝谈教育》《曲钦岳教育文选》《重读张伯苓》《陶行知教育文选》《资治通鉴》等书籍,对教育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自然辩证法、教育哲学、教育行政、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课程标准、教材的角度看待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顿时豁然开朗。

工作30多年来,我的体会是,教师的成长不是轰轰烈烈而是默默无闻的,鲜花少责难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伴随着教师的成熟而提高,伴随着教师的优秀而优秀;作为教师,对待各类学生要一视同仁,因为学生当时生活条件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良不一定决定他们今后的发展,教师的德行、对学生做人做事的引领才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刊发于《中国教育报》201661日第10)

人物介绍

张希彬: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天津市静海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批学员;两项研究课题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五项实验创新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出版专著《科学素养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