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常规活动追求融通性和微创新

班级管理 2022-04-22 08:54:35

带班困惑

缤纷活动迷人眼,跟VS不跟

提及班级特色活动,部分班主任会不由得叹息,认为日常工作已经琐细繁杂,加之来自上级各级行政部门的应景性活动已经难以招架,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初中或高中班主任更感无奈:小学阶段学生学业轻松,可以开展活动,而学生一旦上了初中、高中,学业负担繁重,不仅学生没有时间参与更多班级活动,教师的思考重心也只能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成绩上。

这都是现实问题,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话里面似乎包含着“班级活动与教学成绩是一组矛盾”的潜台词,似乎组织活动会影响班级教学成绩的提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呢?这与我们对班级活动的内涵把握及实施目标定位不同有关。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总有一批智慧型班主任在创造性地完成学校常规性活动任务的同时,还能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级活动,让班级生活更有生机。看着身边同事的班级生活如此丰富多彩、班级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不少班主任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或胁迫感,有时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班级学生的能力不够或家长支持力度不够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这两类班主任对班级活动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是把班级特色活动与学校常规活动对立起来了,这是常态的单一性思维,工作状态是被动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活动;二是主动开放性思维,面对常态工作善于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常规活动的内隐性价值,与班级实际需要巧妙结合与转化,凸显班级特色。

诚然,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学校各项常规(特色)活动的直接推动者,校级常规活动自然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班级特色活动看成是与常规活动不相干的另外的附加性活动,势必会增加工作负担。这里,我们需要进一步梳理班级系列活动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例如,有老师在班内每月开展学生才艺展示活动,表面上看,这与学科学习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因为给学生搭建了个性展示平台,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展示,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因此会增强他们的自信、班级认同感等,教师如果能够善加引导和发扬这些积极的心理因素,会大大促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自我努力,包括学科学习。

我们也需要对班级活动内容进行重新界定。事实上,班级活动不仅包括根据班级发展开展的各种特色性文体活动,更包括与各科教学相关的学科活动。我们组织班级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与人相处的能力,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反思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工作中,如何根据学校和本班实际需要,把学校常规活动、阶段性学科学习与班级特色活动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班级活动特色序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创意策略

常规活动追求融通性和微创新

我认为班主任的主动开放性思维是班级活动创新的原动力。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认为:班级活动创新的基点之一在于发掘活动的持续性价值更新。此观点为“班级活动创新”指明了方向,即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学校常规活动与班级特色活动之间的价值关联,在活动组织形式上实现微创新,以此推动常规活动的持续性价值更新。

一、常规活动与班级特色活动相融合

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会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常规活动。运动会一般分为开幕式上班级风采展示和各类田径项目比赛。同一班级在不同年段如何展示班级风采的独特性?每年的运动员如何选举?宣传、后勤、啦啦队等保障组织如何组建并运作?其实,这里面潜藏着促进学生发展和心灵内省的多种契机,班主任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把学校常规的校级运动会变成班级学生发展的节点性特色活动。

笔者曾经把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与班级体育社团活动展示有机结合起来,每年的运动会开幕式都是当年我班体育社团一项集体项目的展示:三年级,我班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展示的是“玩转呼啦圈”,四年级展示的是篮球社团设计的“街头篮球”,五年级展示的是“拉丁舞”(促进青春期男女生之间大方交往),六年级展示的是学生自编自导的“街舞”。

这样我就把学校常规活动与班级特色活动较好地结合起来了,也契合了当时班级需加大体育项目推动的实际需要。相信运动会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属于一个传统项目,其他传统活动项目有元旦(或新年)晚会、六一儿童节(或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这些特定时间节点的固定活动,应该都是每所学校的传统项节目。这类活动年年组织,学校也自然会在历年的运动会或各类文艺汇演活动中对活动主题和节目形式进行推陈出新,但两个根本点一定不会变:运动会中的体育精神体现,文艺汇演中的学生才艺展示。因此,班主任可以树立起“长程序列眼光”,在年年都必须参加的校级同类型活动中,进行价值持续性更新和活动方式的微创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常规活动的延伸性价值开发

无论是校级常规活动还是班级特色活动,要想持续发展,自然离不开延伸性价值开发。仍以运动会为例:每年运动会结束后,我都会组织学生针对各自在运动会上所承担角色的不同表现等进行全面总结,思考在接下来的班级常规工作中可以设计哪些跟进性的对应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创新活动的价值。

比如在一次运动会的总结会上,很多同学提出了因为比赛项目少而无缘参赛的遗憾,我们由此讨论出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运动会的活动规划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我们先后组织了亲子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模拟校运动会、邻班联谊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班级体育竞赛活动,极大增强了班级学生的运动热情。

运动会上除运动员之外的各类服务岗位的设置,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着力考虑如何通过增加运动会的复合参与功能,让全体同学在运动会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参与。与学生讨论后,他们发明的岗位让人欣喜:除了常规的后勤服务组、宣传报道组和卫生执勤小组之外,他们还发明了一个小小教练(陪练)组,即部分不能参加比赛的同学,可以自报项目,成为某个比赛项目的教练或陪练,在赛前组织对应项目的运动员加强训练。这些教练和陪练员通过查找资料或采访,把关单项赛事的专业技术训练标准,比赛中担任对应领队,赛后组织对应队员总结得失。

这种分组协作的方式,成为班级小组共同体活动的又一有效形式。可见,只要班主任清楚自己班级的建设目标,任何校级常规活动,都可以在某些环节上变通为具有班级特色的独特性活动。

三、常规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综合前面的介绍,无论是常规活动与班级特色活动的融合,还是基于常规活动的延伸性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班主任拥有学生立场,一切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智慧自然油然而生。立场不同自然带来不同的结果,班主任在组织活动时若能多一个“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的追问,或许会生发出新的教育性活动主题。以一次校级义卖活动为例:

某年,教育局号召:为支援精准扶贫学校,组织一次爱心义卖,将所得款项统一上交教育局统一购买教学用品。面对上级安排的义卖活动,如果班主任不做义卖环节的结构性思考,不深入考虑义卖各个环节学生的介入程度及所得到的锻炼意义,而只是被动参与,只为能上交一定义卖款项,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班主任想借助这一契机让义卖活动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次节点活动,那么在整体安排上级活动过程中班主任的关注点就会有别。比如在义卖前,就不只是简单布置学生准备“义卖物品”这一行为,而会组织学生进行周密策划,包括了解“买家”兴趣、调查“市场行情”、确立班级义卖组织结构、作好相应宣传准备……这里不仅涉及资源调度,也关乎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的方案等等。正式义卖活动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根据策划方案的实施情况,包括每个人的角色承担及同学间的协作情况,还有在义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财经素养、与人沟通能力、应急问题的处理能力等等,有的问题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和调控,有的问题则可以在活动结束后作总结反思时提出来。义卖活动结束后,除了统计义卖款项,还要及时组织学生充分总结,分析得与失,最好是形成重构性修订方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设计对应主题班会深化认识等。

笔者2016年接手的活力四班,两年来形成的财经素养家长智慧课堂系列课程,就是因一次校级义卖活动发现班级孩子在活动中对金钱使用概念模糊而主动联系家长增设家长课堂发展而来的。可见,很多常规活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活动本身,拥有教育眼光的班主任总会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各种表现中捕捉到新的教育契机,开发出新的利于班级学生成长的活动序列。这种延伸性主题的开发来自每次活动后的反思重建及经验重组。无论任何活动,只要班主任善于从学生的成长出发,都可以从中找到新的生长点,让常规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