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跨年级、跨地域结对

班级管理 2022-04-13 09:01:35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上曾经盛行交笔友。因为共同的写作爱好,天南地北,以文会友,相信已成为那个时代两代人心底温暖的记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书信已经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子贺卡、邮件、微信……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现无缝化。然而,各种群发、转发的图片和问候语也显出随意和轻率。

大家设想一下,在今天,如果你收到一封手写的信笺,你会是什么感觉?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欣喜而倍加珍惜。如果学生在今天还能拥有一个以书信交流的笔友,会不会也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些色彩呢?根据笔者四届学生交笔友的经历,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答案:会的。

笔者在深圳所带的四届学生,每一届都在边远地区拥有一个结对子班级。我们结对的目的更多的是增进两地孩子之间平等、友好的交流互动,让两地孩子了解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和我们生活环境和想法等不同的同龄人存在着,我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与不同角落的人建立情感上的连接,甚至可以收获友谊。以发展友谊、促进与不同环境的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为重点的结对,注定与常态的帮扶结对有一些本质差异。

时机与对象是否合适,是结对交往能否长久之关键。创造什么机缘,让两地孩子产生交流愿望和热情,是班主任必须首先考虑清楚的问题。

第一,要等两地孩子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比如可以独立写书信,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书面表达时考虑结对,是相对好的时机选择。

第二,最好有天然的结对时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一个单元中的作文要求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相互交流。我基本都是在五年级借用教材上的这个要求才搭建起异地交流结对的。结对活动顺应教学要求,于学生于家长而言,从心理上接纳度更高。而且这种把教材上的要求“真做起来”对孩子而言,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第三,选准结对班级很重要。班级结对,实际上蕴含着班级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结对。只有价值追求相一致的人结对,才有更长久的交流。因此,在推动学生结对前,我会慎重考察结对班级,寻找对的人,一起推动对的事情。

在上述工作做到位后,班主任重在发掘两地学生交流中的积极因素,促进结对交流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对两地的孩子都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记得2008年孩子们第一次把信寄给湖北神农架某结对班以后,天天盼着回信的到来,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天天想象着收到自己信的那个伙伴是什么模样,他们那里的条件怎么样,信上会写些什么……”

我一直还记得第一次收到笔友信件的那个早上,孩子们紧张极了,用小手托着小脸屏住呼吸,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闪电般冲上讲台,还有的孩子描述自己拿到信时既想及时打开,又不忍心打开的复杂心情,这些很宝贵的体验对孩子们来说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后来在同学们的要求和班干部的组织下,我和同学们为神农架的同学赠送图书。同学们都很积极,把自己的好书拿出来(有的孩子用零花钱又买了新书),细心的女孩还专门用彩纸包装起来。不少同学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了自己的话,有的是读书格言,有的是祝愿,很多同学写到要对方爱惜书。得知我们邮寄的书籍激发了手拉手班级孩子的读书热情,我又设法筹集新的书籍给他们邮寄了几次,还给他们写过一封关于阅读的建议信.

我们班学生在与远方朋友的交流过程中,不仅多了一个朋友,还对友谊多了一份认识。他们对朋友信件的期待以及自己回信时的认真,对于在深圳这个快节奏的城市中成长的孩子而言,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个过程,让参与期间的老师也多了交往带来的幸福感和对教育的新的认识。

2010年五一期间,我借回家探亲的机会再次去了他们学校,看望了这个班的孩子,了解到这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就特意给他们讲了《我的爸爸是焦尼》,没想到这个故事,带给孩子们很多触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里有个姓刘的同学,因为家境特殊寄住在姨妈家,平常作文很难写几行的,竟然给我寄来了一封信和一张自制的贺卡。信的内容虽然也不长,但很真诚,字迹很工整。之所以我会深深地记住这个孩子,是因为我给他们讲《我的爸爸是焦尼》的故事时,他是第一个忍不住大声哭出来的孩子。下课了,我与他们合影之后准备离开时,他红着眼睛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我,他们的班主任告诉了我他的境况之后,我赶紧走过去安慰并鼓励了他几句。后来单独给他寄过一封手写信,还邮寄了几本书。听他们老师说,我的信他认不全,是老师读给他听的,他听得很认真……自此,他虽然还是常常不能交作业,但似乎阳光了一些,尤其是不像过去那样怨恨他的父母了,并且偶尔可以给我回信了,虽然只是几句话或一张卡片。

回忆这段特殊的交往经历,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感动。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人”字的写法是相互支撑,每个人都需要在交往中彼此温暖。细细回味,我从学生身上也学到许多东西。孩子们的信件中,除了对我身体的关切(当时刚做过手术),还有对于在与我班同学的书信交流中他们发现的问题的提醒,比如一名同学告诉我,我班有一个孩子是个网迷,喜欢在QQ上乱发信息,这善意的直接的提醒是何等宝贵。一个小小的承诺,一点小小的付出,我竟然收获了几十名孩子的友谊,这是何其有幸呀。

这样的书信交流,不只是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发生在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方式的改变,我们彼此之间成了生活中的朋友,这样的交往经历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难得的人生际遇。记得那段日子,书信都是由学生代表集体打包邮寄的,我从来不干涉孩子们写了什么,但会一起讨论写信的基本原则和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我也从来不追问对方写了什么,但是孩子们总会主动找我分享他们远方朋友的书信内容。后来,由于他们的礼物呈泛滥趋势,对礼物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一起商议如何对待友谊,用什么表达自己的真诚和回应别人的真情。

人际交往底线与原则,没有去刻意渗透,都是在交往的具体生活情境之下,我们一同去面对、一同去寻找更好的交往方式。

手拉手结对活动只是跨班交往方式之一。我们还可以在本校、本年级、平行班之间进行联谊,比如平行班之间组织读书会、体育项目联谊赛,高年级学生可以为低年级学生讲故事或共同参与户外活动等,促进学生跨班、跨年级交往,让学生走出班级小圈子,多与身边的同龄人交往和相处,让他们在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展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