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核心素养的“根基性”

教育理论素养 2022-04-08 08:45:38

核心素养的研究,关涉到许多领域,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和许多重大研究一样,如果能准确把握其中的关键,复杂程度也许会降低一点。那么,核心素养的关键是什么呢?是对核心素养“核心”的理解和把握。

所谓“核心”,指向事物本质,对事物全局起支撑性、引领性和持续促进发展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我以为,核心素养之“核心”应当是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的基础性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和发生作用的方式。因此,完全可以说,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最根本特性,把握住基础性才能把握住核心素养研究与发展的命脉。

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这一论断,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认识。

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核心任务决定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基础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超越的。它的这两种特性,决定了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应当坚定地着力于基础,着力于基础性素养。把握好这一点,有助于基础教育守住自己的边界,绝不能盲目“抬高”任务,好高骛远。基础教育一旦忽略了基础,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轻慢,都有可能偏离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这样,核心素养从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中获得依据,反过来它又保证了基础教育性质和任务的实现。

这是由基础的特性所决定的。长期以来,基础总是与发展相隔绝,也总是与创新保持着线性的关联。这完全是对基础的误读。其实,基础内蕴着发展,基础应当认作是发展性基础,打好基础本身就意味着发展。必须重新定义基础,让发展、创新大踏步地走进基础,成为基础的应有之义。

目前,研究并明确学生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和趋势。从他们的研究来看,核心素养不约而同指向了基础性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发布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界定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几年前,加拿大形成的核心素养,他们称之为九大基本核心技能,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档应用能力、数学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思考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这些素养都是基础性、基本性的。

在认识基础、基础性素养特性时,我们要注意:第一,基础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涉及方方面面,不应误以为既然是核心素养,就只能是那么几点或几条,一旦多了,就不是核心素养了,对此不必过虑。第二,基础本身是一种价值形态,坚持核心素养的基础性,抑或坚持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正是坚持素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认同和追求。第三,基础虽是不可替代、不可超越的,却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再生出带得走的知识与能力。第四,我们应当建构这样的认识:基础性素养把学生带向未来,从某个角度看,基础性素养就是学生未来应该具备的素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的内涵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应和着时代的要求,应答着世界的挑战。一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四个学会”以后,于2003年又提出了学会改变的基本素养,并将其视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第五支柱。他们认为,学习不仅可以适应改变,也能创造改变;学习是一种适应的机制,但也具有引发改变的能力。我们可以这么去认识,基础不仅是适应的机制,也应有引发改变的能力。由此,基础性素养的内涵在改变,尤其是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人际关系、跨文化和社会的素养等,都应成为基础,都应是核心素养中的有机内容。

这点特别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对基础的认知存有偏差,误认为基础只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常常以基础的稳定性掩盖并否定基础的发展性。当我们在认识、发现基础内蕴着发展、创新元素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这些内蕴的发展、创新元素还需要开发,同时还需要丰富,否则,它们就会悄然老去以至死去。正因为此,我始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可以表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之,“发展”二字不能省略,“发展”应是核心素养的生命力之所在。

当然,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怎样打基础,以什么方式打基础?方式常常被称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合理方式的坚持运用,就会形成文化行为模式,而文化行为模式的改变,带来新的发展和新的创造。以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打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这些方式说到底是文化的方式,即是吸引人的方式、影响人的方式,而不是强制的方式、简单训练的方式。核心素养是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以文化的方式去打好基础,核心素养将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