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顺应学生成长节律:从行为外塑到精神内省

班级管理 2022-03-30 08:48:44

班级日常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的自主管理,能促进学生精神内省,实现学生的内生长。

班级自主管理要顺应学生的成长节律,使学生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判断能力。

一、由扶到放:把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阶段性

班主任放手的程度,取决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高低。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阶段性,班主任应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介入,逐步放手。

从学生生理发展而言,八九岁之前属于他律阶段,此阶段学生需要外界的提醒和行为具体规约导向,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我们可以协同家长从学生自我管理入手,使其养成基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就班级纪律风貌而言,若在低年级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学生即使到了中高年级,也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情况下,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建设初级阶段扮演主导角色,从学生当前需要强化的基础性行为习惯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行为规约意识,通过班队会活动、辩论赛、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携手共建一个更好的班级”的积极向上的意识,逐步实现从行为外塑到精神内省的转变。

每个孩子精神的唤醒与自觉省察个人行为,需要通过多重角色承担和多种生活体验来完成内化。比如,通过设置多种班级岗位,让学生参与管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通过民主、积极班级氛围的营造,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承担班组各项事务,引导学生在岗位责任承担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组织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策划、实施和重建中获得多重角色体验,丰富内心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学会独处与共处。

二、从部分到全体:在日常管理中实现自主管理的全纳性

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自主管理,若想实现从部分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孩子参与班级管理到人人有热情有能力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转变,离不开班主任的调控与指导。有经验的班主任通常引导所有学生主动寻找、发现班级所需要的各种职能岗位,自我申请,在自己确定的岗位上,主动、积极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同时又在其他事务上接受其他班干部的管理。这样,班级形成一个网状管理结构,每名学生不仅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又是一名被管理者,在这种交互管理结构性交往与职责履行中,真切体验到管理工作的价值、意义,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只适用于部分自主水平较高的学生的自主管理,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也不能充分发挥自主管理的效益。班主任要信任每一名学生,帮助每一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建立起自信心和使命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行为。

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要注意引发和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要注意保护学生身上的一切闪光点,启发和鼓励他们努力上进,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和因素,激发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班级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三、从“管”到“理”:提升教育智慧

民主程度高、学生自我成长好的班级,靠的不是班主任的“管”,而是有赖于班主任的爱心、学识、人格魅力和职业修养。班级日常管理,不是靠行政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来“管”学生,甚至“卡”“压”学生,简单地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禁止做哪些,而是需要研究和梳理班级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因此,班级管理既要“管”,更要“理”。静态的、被动的、表层的“管”只是一种约束、制约,而动态的、主动的、深层的“理”,重在引导,重在提升,这才是管理的宗旨。所以,班级自主管理要做到“管”与“理”的有机结合:根据班级发展的阶段性,梳理出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寻求最合适的解决办法;理清现阶段班级发展方向,立足起点、瞄准方向,制定科学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引领学生拾级而上,让每个孩子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