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什么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硬招”

专业发展 2022-03-29 09:22:46

因为语文教研员的职业身份,我非常关注日常课堂教学研究。我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世界,同时进行着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

我认为课堂教学研究有招数,需要讲招数,我称自己教学研究的招数为“硬招”,是因为非常辛苦,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硬招”,其实也是“实招”“巧招”,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绝招”。

提炼:从一般感觉升华到认识本质

提炼,是对众多的现象、材料、实例所进行的分析、提取与抽象,它能让我们获得两个方面的真实收获,一是事物的规律,二是事物的精华。提炼,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由“一般感觉”升华到“认识本质”的层面,从而发现真谛。

说“提炼”是“硬招”,是因为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需要执著坚守、千淘万漉与冷静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我从自己的数以万计的读书卡片中发现了语文界学术研究的空白——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于是开启了我的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之旅。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从数百节听课笔记中提炼出好课设计的“30字诀”——教学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直到我退休,这“30字诀一直是荆州市初中语文界认可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对教学流派优劣得失的提炼

我曾经从教学科研的角度提炼分析了国内影响最大的教学流派的优劣得失:

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模式是一个以教学理念为框架的教学模式;魏书生“自学六步法”模式是一个以教学步骤为操作细节的教学模式;颜振遥“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一个着眼课堂教学方法革新的教学模式;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模式是一个以宏观构想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钟德赣“单元教学”模式是一个以教材处理研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都立足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鲜明的教改特色,都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这几个模式也有突出的弱点:一是体系庞大,有包罗万象的意图。二是操作繁难,很难长期在一线语文教师中进行有效益的实践与普及。三是个性很强,只有体系的构建者才可基本上把握其精髓。四是经典的案例不多,一线的教师难以见到这些名师们大量的有实效、可操作的教学案例。体系的发明者难以用批量的案例支撑自己的学说、观点,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所以难以推广,难以坚持,难以形成气候。

20138月,全国中语会语文报杯课堂教学(长沙)大赛期间,我作了一次关于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术讲座,对人们趋之若鹜的以农村中学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提炼与分析——

杜郎口模式:这是一个重点关注学生大量自主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洋思模式:这是一个严格或者说近乎严酷地要求“落实”的教学及管理的模式。

东庐模式:这是一个用“学案”进行题海训练的教学操作模式。

这三个模式影响很大,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课堂学习方式以及教学体系编织、管理策略方面,都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管理细密,操作简单;嚼透教材,反复训练;处处落实,对准应试。也有重大弱点:第一,长时间地无顾忌地大量消耗学生的课外时间。第二,用单调的带有强制性的反复重现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三,教学形式模式化,小组活动模式化,导学案结构模式化,日常管理模式化。

它们引发着我们的思考:为了规范、高雅、高效的课堂,我们需要尽快克服陈旧的或时髦的教学弱点,重点在“10上多下功夫:

变“教课文”为“利用课文”,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变“泛谈感受”为“精读训练”,变“碎问碎答”为“实践活动”,变“思路不清”为“板块思路”,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变“预习过分”为“当堂落实”,变“小组合作”为“班级训练”,变“平俗手法”为“高雅教学”。

这样的提炼与阐释,已经开始影响着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对教学案例的提炼

我花更多时间来“提炼”分析的是教学案例。

我曾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从浩如烟海的教学资料中,提取、评点了100个教学教例,作为专栏文章在《中学语文》杂志上连载,后来结集出版。我所做的教学教例研究,是提炼而不是描述,是发现规律而不是叙说经验,是研究共性而不是欣赏个性。在这100个案例之中,最有科研价值的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振维的《〈白毛女〉选场》教学案例。对这个教例,我以只提了四个主问题为标题,进行了如下评点:

此教例出自“大家手笔”,颇有大家风度。

从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看,此为“抓纲拉网式”教学。这堂课的“纲”,就是分析语言、动作与人物的身份、性格之间的关系;这堂课的“网”,就是教者设计的四个“主问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教者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利用四个问题切切实实地把课文从整体上各有重点地挖掘了四遍,不仅文体教学的特征分明,而且教学容量之大,令人惊叹。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板块”,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块板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

从此以后,“板块式”和“主问题”这六个字就开始出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视野中,这方面的教学设计研究成为我倾力、倾心的研究目标。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它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一段一段地讲解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

“板块式思路”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设计,一种安排课堂上学生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要求。“板块式思路”的研究与运用,其意义在于让课堂教学过程清晰而简明,让教学重点突出且内容丰厚,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深入。

1997年以来,我通过我的教学实例来表现板块式思路的魅力,我的200多堂课的设计与教学,几乎都与板块式思路有关,它们绝大多数都运用了板块式思路的设计手法。目前,我从教学科研中提炼出来的全新教学设计理念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已经大面积地影响着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实践:提炼高效课堂的真正规律

实践,就是“上课”,就是进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升教学理念,发现教学规律,获得教学经验,增长教学才干。

说“实践”是“硬招”,同样是因为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应对有用、有效、简明、创新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我长期从事教研员工作,50岁后才开始学讲中学语文的课,60岁过了才学讲小学语文的课。我登上讲台讲课,一是为了从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角度获得亲身实践过的案例资料,二是为了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提炼出“高效课堂教学”的真正规律,三是为了实现我的理想与愿望——让科学的大众化的教学设计艺术进入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

为了教学实践,我连续多年放弃了无数休息的时间。

199711月登上讲台,我用了近20年的时间,上了240多篇课文的公开课,以及作文指导课、读报课、复习备考课等,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学,是具有海量特点的课堂教学实践。2015年,语文出版社国家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要为一批中小学名师出版教学专著,很有意思的是,我这个中学语文教研员出身的人,出版的竟是《余映潮教语文(小学卷)》,原因很简单,课例多得用不完。

我用十年的时间,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写出了《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和《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

我的教学实践,对自己有高标准的人“关”训练:

第一关:练研读教材的本领。第二关: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学生课堂训练活动。第三关:精于语言学用、技能训练和知识渗透的教学。第四关:消灭教学中的一切碎问与碎读。第五关:回避平俗手法,让课堂教学纯净高雅起来。

我的教学实践,有切实的教学重点,那就是“六关注”:

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关注学生的知识渗透,关注学生的集体活动,关注学生的气质养成,关注教学的时间效益。

我的教学实践,表现出“无提问式教学”的鲜明特点。我明确地指出:课文不是让语文教师用来“提问”的,也不是让语文教师用来“就课文教课文”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站位高度应该是:“利用课文”进行教学,“利用课文”的高层境界是建立“课文教学资源”的意识。语文教师的第一教学功夫,是提取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的理念,是语文教师从低端能力向高端能力发展的关键。在善于提炼教学资源的教师的眼中与手中,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使用不完的教学资源。

我的教学实践,不仅追求让学生有丰厚的课堂学习收获,也追求让语文教师觉得这样的教学路径易操作、有效果。

近几年,我着力实践的项目是“好课”的设计,提炼出了“好课”设计的基本着眼点:充分有效利用课文,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关注语言教学,关注技能训练;着力于思路清晰,着力于提问简洁;内容集中深入,学生集体训练;注重细化角度,注重优化方法;让学生真有收获,让学生大有收获;得体地教学,得法地教学;讲求教师素养,讲求教师教学艺术。

目前不少省市建立了“余映潮语文工作室”,我很高兴能用自己丰富的课例与年轻的语文教师们切磋、交流。70岁的我,近几年每年在各地工作室中所讲的课,总量都在160~180节。

这同样是一个“海量”,表现着我对语文教育事业的诗意体会:

“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

不同深度的磨炼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坚持燃烧自己创造的激情,这就是“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就能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坚定意志,让自己赢得创造成果的宝贵时间。

沉浸在自己事业的世界里,就是修炼。

(刊发于《中国教育报》2016119日第9)

人物介绍

余映潮:特级教师,原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之一,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500余篇,出版了《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等14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