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有“德性”的学校

思想政治素质 2022-03-15 10:12:37

应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之邀,我参加了他们举办的“我心目中的好学校”论坛。论坛中一些老师用学校中群体的感受来回答“什么是好学校”这个问题,比如“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感到幸福就是好学校”“上学像做客一样期待,放学像离家一样不舍是好学校”,这样的回答很感性、很诗意,也揭示了“好学校”的某些特质。但这样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吗?我以为,这只是好学校的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青蛙也许也是幸福的,但结局却不太美妙。吸食鸦片者对鸦片也是充满期待的,离开鸦片也会依依难舍,但鸦片终究是有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麻醉和幸福在感官上可能甚难区分,纸醉金迷让人流连,却不是好东西。所以仅仅用简单的感受来描绘“好学校”,可能会陷入肤浅或虚妄。

事实上,价值观不同,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对教育产出的需求不同,判断一所学校是“好”还是“不好”很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山东某学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典范,中考曾经辉煌,有赴全国各地讲学的名师,更有蜂拥而至的学习参观者,这样的学校能说不是好学校吗?可是,也有人说,这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是以牺牲学生大量课余时间为代价的,这个学校的学生除了教材,其他阅读甚少,这个学校的实验室明显看出很少使用,这个学校教师专业功底薄弱,课改后继乏力等等,这样的学校能说是好学校吗?河北某著名高中,高考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名牌大学录取率年年夺魁,这样的学校难道还不是好学校?可是也有人说,这是一所高考制作加工厂,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怪兽,是反教育、反人性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能是好学校?

“好”还是“不好”,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似乎很难有统一的话识。所以,我更想探讨这样一个概念——有“德性”的学校。如果将“德性”作为“好学校”的前置条件,所谓的“好学校”可能更容易清晰起来。

什么是有“德性”的学校?

第一,有“德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给人安全感的学校。

在这样的学校,你的人身安全有足够的保障,你不会受到无端的攻击,不会有来自任何方面的恐吓、威胁;你的精神是安全的,在学校里不会有恐惧,不会忧心忡忡,不用担心来自老师、同学的伤害。

给人安全感的学校一定是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学校,能够看到个体的差异,尊重每个人成长不同的路径和方式,相信人生而平等,愿意静待花开。

给人安全感的学校,知道生命成长之路有沟壑,有荆棘,知道行走中有人会跌倒,有人甚至可能误入歧途,因此,他能够给人的错误以足够的包容,能够在你跌倒时搀你一把,能够一直牵引着你走向光明。在这样的安全环境中,生命才可能舒展,人性中的美好才可以全面绽放。

第二,有“德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不媚俗的学校。

不媚俗,就是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原则,有底线。不被潮流裹挟,不为权势献媚。有人说学校是世俗界最后的净土,但如果学校媚俗了,这方净土也就没了。

民国时期,蒋介石上台后不久,表示要到安徽大学视察,并发表演讲,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断然拒绝,称:“大学不是衙门。”蒋介石还是按原计划到该校,可进入校园后,到处冷冷清清,没有预想中的热闹欢迎场面,演讲也根本无从谈起。

1928年,安徽大学发生学潮,蒋介石找刘文典问话,要刘文典交出学潮中的共产党员名单。刘文典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我来管。”两人说着就起了冲突。事后刘文典被拘禁了一个月,被撤了安徽大学校长职务。

像刘文典这样的校长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了。时代不同,当然也没有必要如此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时难免需要妥协,但一所学校必须珍视自己优良的传统,珍视具有文化价值的一草一木、一碑一石,不能因为献媚而轻易改变。总之,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坚持。这种底线和坚持,可以让我们看出一所学校有怎样的底气,有怎样的教育精神。

第三,有“德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求实求真的学校。

求实求真不是把“诚信”挂墙上,不是校训中有“诚”就求真了,而是学校所作所为都是诚实的,是表里一致的,不虚假、不欺骗。最近,盛传的学校“阴阳课程表”,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虚假、欺骗!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学校,虚假的又何止一份阴阳课程表!为了接受某种检查,我们可能会做假,甚至叫学生共同做假;为了一节公开课示范课,我们也可能将学生当演员来排练做假;为了某种功利的成果、政绩,我们也可能做假。有的学校推行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不过区区半载,专著成果就炮制出来了,这样的成果不虚假吗?这些心安理得、林林总总的虚假学校里还少吗?我们一直痛恨、谴责我们这个社会太缺乏诚信,可是,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在许许多多的学校,我们的孩子一直在接受学校事务中种种虚假行为的熏染。

求真求实应该是以学校之名而称的地方应当尊重的共同底线。然而,这样一条底线在现实中几乎是最难做到的,我想,这也是现在真正的好学校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吧。

第四,有“德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结果,关乎每个人的成长,关乎每个人的未来,同样也关乎族群、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和未来。学校的教育者如果能够意识到这种责任和使命,就会战战兢兢,就会知道我们的教育仅仅是“可能使未来更美好”,而是否使未来一定美好,就取决于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

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学校,才会有文化自觉,才会始终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才会自觉地寻求教育的本真,才会清晰地描绘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才会用心去建设自己的教师队伍,才会精心地建构学校文化和课程,才会坚定地带领教师实践教育理想。这样的学校既不会故步自封,也不会随波逐流,而是在吐故纳新中,始终朝气蓬勃,朝着伟大的目标行走。

一所有“德性”的学校,不一定会有大师,不一定会有一群很牛的老师,但一定会有一群热爱人类和自然,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热爱学习,有情操,有情怀,能坚守的老师!有德性的学校,不一定会有恢弘的教学楼,有气派的图书馆、实验楼,但它有限的楼宇一定整洁、清新,处处可以感受到教育的气息,感受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力量。

有“德性”的学校也许还算不上好学校。但一所学校缺少了这些“德性”,哪怕有再骄人的考试成绩,有名气再大的老师,有传播再广的名声,它也不可能是一所好学校。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