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更适合学生个体的课程表,打破原有课程和班级制教学的桎梏,近年来走班制成为了众多学校开始争相尝试的教学管理模式。N校是一所普通初中,校长及管理班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决定于这学期加入“走班”大军中,但是在尝试之初,就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管理方面,以下问题让教师们很是头疼。
1.课堂纪律问题。
在走班制的实行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流动上课,此时班主任把握不到学生的行踪。一些学校撤销了“班主任”这个岗位,课堂纪律由当堂的任课教师接管,任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班级纪律,而且只能在自己的教学时间内管理班级纪律,往往造成了班级管理的碎片化;当教师同时教授多个教学班时,就更难记得学生的面孔和名字了,在管理过程中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敬畏的感觉;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因此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的课堂“不乱”,就算完成了班级管理。在这样混乱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如果自律性不强,逃课怎么办?出了问题谁负责?这是家长和学校最担心的。因此,班级纪律管理问题成了走班制带来的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2.座位问题。
行政班一人一座,座位相对固定,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座位有打扫和保护的义务,座位的设置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个手段;走班之后一个座位就有多个主人,学生对自己的座位没有“主人翁”意识,一些对保护公共设施意识不强的孩子或者上课不好好听讲闲得无聊的孩子经常会在使用后留下自己的“杰作”——写写画画、垃圾或者忘记带走的个人物品等,学校需要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打扫教室,同时也要更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没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学生经常因为座位问题发生争执和打闹,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已经上课了,学生还在为争抢更好的位置吵闹;由于原来的座位相对固定,任课教师看一眼空座位就大概知道哪位学生缺课了,但是开始走班后,教师们几乎每节课都要点名,占用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3.学习辅导问题。
以往在行政班,学生会利用下课时间请教老师问题,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办公室询问。走班以后,学生下课请教问题的做法已经不太现实。首先,学生要赶到一个教学班上课,提问会占用走班的时间。其次,如果学生都扎堆在课后提问,会影响该教学班的上课节奏,教室门口还会出现拥堵的现象。再次,有时教师也要换到另外的教室去上课,未必有空解答学生的疑问。等到学生和教师都有时间了,彼此也不知道身在何处了。如此说来,学生的学习辅导就出现“真空”地带。
4.作业收发问题。
以往行政班的作业管理大致如下:教师习惯于课后布置作业,次日由学生将作业收齐交至办公室。教师批改之后,能快速获取信息,主要是作业的上交情况和完成质量,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收发作业在行政班里本不算什么大事,但遇上走班,收发作业这件简单的事也变得不简单了。一个教学班有多个行政班的学生,一个教师要教多个班级,很难催促散落在整个年级的学生交作业;就算安排“课程班长”收作业,这些还要忙于走班的“课程班长”也很难抓住课间都在走班的同学们交作业。
(案例改编自《走班制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管理问题研究》,林海妃,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思考题
1.你还能想到由走班制带来的其他教学管理问题吗?
2.你能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案吗?
3.走班制的意义是什么?
4.除了教学管理问题,走班制还有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
走班制效仿大学的选修课形式,由学校设置课程安排教师,学生可以跨班级甚至跨年级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由于这种形式下的学生会在课间游走于各个教室之间,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走班制”。
走班制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动的班级。走班制打破了以往行政班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基础为立足点,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和相对固定的座位。(2)多样化课程。为满足学校的多元需求,课程开发是走班制的“标配”,学校必须集合全校教职工的力量,打破原有国家级课程的桎梏,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自己的选择;有些既往走班制的成功案例还将国家级课程改编成更适合自己学校教师教学的“主题式”、“问题导向式”、“话题式”等各种形式的课程体系,在完成课标的基础上,发展“生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动态性分层。走班制下的学校不再以固定的年级进行学生管理,而是根据学生某一课程的水平和能力将其安置于一个班级,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内可能处在不同的层次,也意味着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升到高层次的班级或降到低层次的班级,上升或下降完全和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挂钩,因此会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4)流动性集体。由于走班制没有固定的行政班级,参与走班的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同学和教师,这对学生的社会化起到促进作用,也让学生有机会接受到多元师资的教学。
走班制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的班级组织形式,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1.学生管理问题。
走班制下的教学班是一个相对流动的集体,同一个班可能由不同行政班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这样的班级具有临时性、松散性。就班级的建立来看,这样的班级是由于部分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的需要选择了同一门课程而形成的,最终随着课程的结束,班级也会随之解散,组织关系较为松散。流动的学生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以班主任为主的管理层很难发挥原有的作用,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分担班主任的管理职责。如果同时还存在行政班、该如何平衡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那班级管理能否做到以学生为本呢?因此,学校要重新考虑学生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制度。
2.学校德育管理问题。
德育管理难题的出现主要与班主任的职能被削弱有关。在原有行政班的制度下,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德育、教学、纪律的主要负责人,现在由于没有了行政班这种组织形式,班级风气、班级荣誉、班级归属感等也逐渐消失。走班制的实行降低了行政班和班级组织的教育功能,影响班风、学风的建设。随着走班制的实行,班级管理模式相应地发生改变,班主任的角色由导师、辅导员等代替,行政班的组织由社团、教学班等代替,德育管理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革制度。
3.教学班的设置问题。
首先,由于走班制的课程选择是基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的,因此,难免出现“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的对比情况。前者会让教师压力太大,受教室的限制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后者若是开课是一种资源浪费。前后情况一对比,会让教师之间产生分歧,不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团结,为此,学校要考虑如何规划走班教室才既满足需求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其次,走班制的实行使得学生们不再在固定的教室学习,常常在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内要奔走于教学楼的不同楼层,容易在混乱中耽误上课时间,甚至发生碰撞造成事故,如何安排教学班的位置以方便学生的“走班”也是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再次,行政班的撤销意味着学生不再以班级的形式上自习、休息、娱乐,那么教室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也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通过整合校园空间,让学生们有休息、娱乐、交往的空间。最后,教室成了公共场所,对教室卫生的打扫和保持、对桌椅板凳等公共物品的保护都需要重新安排。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
1.对于日常学生班级管理的问题,为解决班主任职能弱化、班组织归属和教育功能的减弱、行政班和教学班二元共存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任课教。师包班制和导师制的措施解决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的问题。前者主要是指让任课教师肩负起教学班的管理工作,负责教学班的常规管理,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务、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任课教师要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意识,增强责任心。
2.对于学生德育问题,为解决走班制下德育管理责任不明的问题,需要改变德育的旧观念,建立德育的全局观,将德育的责任分配给导师和学生,由导师引领监督,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学生会、学生自治会或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在内部形成自由的德育环境和德育管理办法,在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制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能力。
3.对于教学班的设置问题,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对学校的硬件资源进行合理统筹。一般来说,走班制下的教学场所主要有学科教室、多功能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就这三个场所而言,学科教室要为学科教学工作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安排学生的座位和教室的布局;多功能教室要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体现功能特色,以“实用”和“高效”为设计的标准;教师办公室的设计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走班制的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走班”只是一种形式,其背后则是上至学校的组织管理,下至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工作都要参与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全校每一个师生的系统工程,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在实行走班制之前作足准备,让走班制真正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