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父母经常吵架,后来父亲外出务工,偶尔回家也很少和小兰交流。大雄是小兰的小学同学,上了初中,刚好俩人又分在同一个班,形影不离便成了好朋友。这天,妈妈打扫小兰的房间,突然从柜顶掉下来一封信。妈妈打开一看,顿时吓了一跳,原来是小兰写给大雄的情书,其中写道:“雄,你那天晚上对我的温柔,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这孩子怎么啦?居然做出这样出格的事情!真是造孽呀!”妈妈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不行,我得将这事情告诉老师。”
“喂,是陈老师吗?我是小兰的妈妈。请问您知道小兰和大雄的事吗?”妈妈着急地将情书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老师。
“哦,原来是这样呀,难怪小兰最近上课心神不定,成绩也一落千丈。这样吧,等一会儿下课我再找她谈谈吧。”老师安慰她说。
老师的话更增加了妈妈的担心和焦虑。孩子把握不好异性交往的尺度该怎么办?
解析
初中孩子还处在青春发育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对异性的心理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排斥逐渐转变为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爱慕等。如果处理不当,部分孩子就会过早地堕入“爱河”,也就是常说的“早恋”,甚至个别孩子还会偷吃“禁果”,发生性行为,这会给正在求学阶段的孩子带来诸多的困扰和极大的冲击。案例中的小兰由于自制力不强而引发了与异性交往“过密”的行为,这是青春期孩子对异性需求和渴望的一种表现。
另外,案例中的小兰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父母的“爱”,尤其是父爱,就容易造成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去寻找这一份“爱”。又正值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学业成绩的焦虑和同学之间的人际烦恼等,都会加速促使孩子去寻找情感依靠,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彷徨。如果家庭气氛和谐,孩子就会向父母倾诉。反之,孩子就容易被压力推进“爱情”的旋涡,对异性同学倾诉被压抑的情感,这种情况其实是潜意识里寻找成长路上缺乏的“父爱”或“母爱”,并且常常会误认为这就是真正的“爱情”,导致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
家教指导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家长对此要冷静面对,并以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和处理孩子的异性交往。
1.了解事实真相,冷静面对,正确处理
家长在发现小兰的情书之后,要心平气和地与她进行沟通,了解基本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如果小兰只是处于单方面暗恋状态,家长可以先接纳小兰的想法,并引导她正确认识、疏解自己的情感。如果小兰和大雄已经是恋爱关系,家长可以和小兰、大雄坦诚沟通,表达家长的关心和担忧,引导他们正常交往。如果小兰和大雄已经发生性行为,家长要首先确认小兰是否怀孕,如果有,应该在包容和关心的前提下,和两个孩子及对方家长一起商量对策;如果没有,要严肃告知两个孩子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他们可能要承担的责任,以此让孩子明白自己还是个未成年人,还不具备结婚生子的条件,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2.帮助孩子学会异性交往的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注意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教育孩子在异性交往中既要有尊重、真诚和礼貌的态度,也要注意把握好交往的“尺度”。首先不宜“过密”。此时期的异性交往不适宜过于亲密,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里说的距离既包括身体之间的距离,也包括心理上的距离。其次不宜“过疏”。提倡积极参与正常的异性交往,但不能因为对方是异性而产生害羞心理,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而导致性心理的异常发展。此外,异性交往中应该提倡“多方”交往,即几个异性组成的团体式多人相互交往,避免“单独”的专注式交往,即两个异性之间“一对一”的交往。因为“单独”的专注式交往对于此时期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把握情感界线的,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误会,从而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3.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累了可以回家休息;在外面受到委屈了,可以回家倾诉;心灵受伤时,可以回家疗伤;所以说家永远是家庭成员最好的放松与休息的场所。因此家长有责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维护亲密的夫妻关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亲密而稳固,就能给家庭中的孩子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心,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良好,孩子才会把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父母交流和分享,父母也才可能更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好孩子。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如果能成为孩子的倾诉对象,成为孩子的情感支持,孩子自然就会自尊自爱,独立成长,不容易被异性情感所困惑,更不容易发生“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