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在炎热的夏季,给我们送来了满眼清凉的风景:呵,满眼的“活泼泼的水”,让我们无牵无挂,淋漓尽致,似乎有了风行水上的舒畅;满眼的“清冷秀逸的水草”,让我们从心底冉冉升起一轮明月,似乎有了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醇醪……
满眼的风景,就是满眼的情,那是“一人一竿的闲情”,那是“逝去的闲情”最终归于心的真情,那是在“电影一天天变老”中年轻的心慢慢放松重新获得的更为深刻的激情;我们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而不变的是对教育的情怀,我们在廉价的衣物中拥有真正的爱,由此而“安守朴素,独自沉欢”……
就这样,那满眼的风景里渗着满怀的情,那满怀的情里有满眼的风景。这景、这情,《江苏教育》叫作优雅的闲情。闲情一旦优雅起来,就幻为人的优雅的生活,进而幻为人的优雅的气质。
于是,优雅的闲情成为江苏教育人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成为苏派生长与发展的滋养和气质特征:教育就在生活中,气质就在优雅中。苏派名师的字典里,不仅写上“温馨的亲情”,也不仅要写上“美丽的爱情”,还应写上“优雅的闲情”。这一切,似乎都和教育无关,似乎都和教育的意义相去较远,其实不然。亲情、爱情,还有闲情,与教育有着内在的自然的逻辑关联。也许,不谈教育,恰恰是最深刻的教育,不谈怎么当教师,恰恰是教师最好的专业成长方式。这样的主题和方式才是优雅的,才最能触动教师的心灵,也是最有深度的。
一、优雅闲情的美好意蕴:过一种优雅的非职场的生活
人总是要生活。可是,究竟什么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常感困惑。这很正常。人生是个谜,生活之谜常常很难解。优雅的闲情却在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
卢梭讲过这样的话:人来到世上,实际上获得了两次出生的机会,一次让我们获得了生存,第二次让我们拥有了生活。生存是物质性的,几乎是技术性的,它不可能优雅;而生活却是有无限意义的,内涵更为丰富,它可能是优雅的。这第二次出生,实质是文化中的诞生,是生存向着生活的演进与提升。在演进与提升的过程中,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深刻起来,优雅起来。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优雅的闲情来自对生活意义的认知与提升,来自文化对生活意义的丰盈。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离开文化就无优雅可言。
优雅的闲情,还涉及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古丽雅的道路》中这样说:人的一生不能是冒烟,而应燃起熊熊的火焰。可以这么理解,只是冒烟的人生充其量是生存,而燃起熊熊火焰的人生才是生活。就在熊熊的火光中,人生的意义闪亮,人生的光彩闪亮。但是熊熊的火焰,绝不只是指生活的轰轰烈烈,火焰也可以温情,也可以充满敬意,也许“优雅”的火焰才会更有魅力;一味的轰轰烈烈,倒可能会失缺应有的美丽与精彩。
优雅的闲情是另一种生活的享受。蒙田就这么认定:“把享受生活的恩惠作为生活的目的。……我赞赏那些具有多样性格的人,这种人既能够张也能够弛,既能够上也能够随遇而安,不管命运把他摆放在什么地方;他可以和他的邻居聊他的房子,他的狩猎情况,以及他和别人的纠纷,也能够兴致勃勃地和一个木匠或园丁谈论天气……”这是悠闲的生活,透溢着优雅的闲情——这就是享受生活的多样性,享受生活给予的恩惠。
我们要关注的这种优雅的闲情,往往是在教师非职场的生活中。非职场的生活是教师生活须臾不可离的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非职场生活会影响职场生活。遗憾的是,我们的生活框架里常常缺失非职场生活,因而缺失了丰富、多彩和优雅。
还是记住一位教授的话吧:“一个失去优雅的国度,无论她的人民多么富足,却免不了总带着俗陋、野蛮的气息……”还是记住一位小说家的话吧:是死还是活,不是问题,怎么活才是问题;怎么活也不是问题,怎么活得像人才是问题;活得像人也不是问题,怎么活得像自己才是问题。怎么活得像人、像自己?答案是两个字:优雅。
二、优雅闲情的本义与深意:诗意的劳动、心灵的自由散步
闲情,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空闲”,也不是“穷闲”,更不是无所事事的“游手好闲”。讨论与追求优雅的闲情要回到其本真的意义上去,进而探寻其深意。
其一,优雅的闲情是心灵的自由。泰戈尔写过这样两句诗:“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的深处。”生命是短暂的,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你看,我们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作上和喧闹的市场上,太热心做事和交际。所以,周国平说,人的一生应当有一点无聊,而且人生难得无聊,人在空地上只思走出,“走啊走,纵然走不出无聊,走本身却不无聊,留下了一串串深沉的脚印”。据说,湘西凤凰城有一茶馆,茶馆里摆着两张椅子,一张椅子上写着:“请留步,坐下歇会儿,好让灵魂跟上”;另一张椅子上写着:“老公、老婆寄存处,免费”。有幽默和调侃,但不乏深刻。杨霞说得好:“几年来,大大小小的事填满了生命的空白。……穷忙与瞎忙中,累与不累,都在重复地进行着。”因此,“闲情是混乱之中的领悟,是矛盾之后的释然,是回忆之余的感念……闲情是心底冉冉升起的那轮明月”。顾文艳说得好:“给心灵放个假吧,我们可以慢下脚步,看看一路风景。”这样,诗意、创造,就来自那空白的深处。
其二,优雅的闲情是用诗意的眼光观照生活。当你用诗意的目光去观察、审视平凡、琐碎、繁杂的生活的时候,就会在平凡中发现意义,在琐碎中透视生活完整的图景,在繁杂中体验鲜活和创造的冲动。荷尔德林诗云:“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何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的解释是:“人被允许抽身而出,透过艰辛,仰望神明。”这就是跨越,“人之为人,就仅仅在于他始终处于这一跨越之境中”。不难理解,优雅的闲情,是另一种劳动,这是诗意的劳动;是另一种创造,是跨越的创造;是人的一种形象,是具有内在尺度的神明的形象。这是一种诗意的目光,用这种诗意的目光去观照生活和世界,当然会优雅起来、高尚起来。
其三,优雅的闲情是一种美学散步和精神的闲逛。人认识社会、认识事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理性的方式,讲逻辑,下定义,求严谨;另一种是感性的方式,即用想象的方式,运用比喻尤其是隐喻。雨果把想象比作“伟大的潜水者”,并且十分肯定地说:“想象就是深度。”由此,想起了美学家宗白华,他创立了散步美学。散步,是生活的方式,也是研究的方式,其间充满着审美意义;散步,自由自在,用心灵去体验,这是生命的自由;散步,用诗的眼睛去发现,用诗意去表达,这是生命的感悟。人的确要散步,优雅的闲情正是在散步中生发的。从另一角度说,人需要闲逛,这是精神的闲逛。在闲逛中,无拘无束的心灵敞开了,精神获得解放了,思想把我们带到了无限大、无限远的地方去了。
三、优雅闲情之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在成长的方式中注入优雅
写这些评述文字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写水写花,写电影写品茶,写钓鱼写昆曲,写古诗写风景,即写闲情,怎不直接写教育呢?难道教师就要追求这样的闲情吗?显然,这一问题背后的潜台词是:闲情究竟要不要讲述教育的意义?究竟要不要触及教师成长的方式?
不觉想起了杜威,杜威强调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中,意思是目的不是附加的,目的也应隐蔽起来。他又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进一步说,生活即教育。他们都在传达一个理念:意义就在生活中。如果过于强化教育的目的意义,就有可能使目的意义刻板、僵化,使生活本身丧失光彩和魅力,也必然缺失优雅。
其实,休闲本身就是学习,就是接受教育。而且,休闲的方式更具广阔和深邃的意义。因为这是诗意的劳动。
休闲也不仅仅属于某一类人,即绝不是说退休的人才有休闲,才有优雅的闲情。不是的,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休闲方式。蒙田就这么认为:“让年轻人去玩刀剑、骏马、狼牙棒、网球、游泳和赛跑吧,把他们的那些丢弃不要的骰子和骨牌留给我们老年人。”不同的休闲方式有不同的优雅,而不同的优雅都会影响人的心灵,影响人的发展。这些都是另一种劳动:诗意的劳作。不过,休闲的方式也可以与教育发生联系,与教师的成长产生关联。陈芳的“一人一竿一闲情”道出的正是这种竿、鱼、钓与人的关系:儿时,钓得一份亲情和乡情;少女,钓得一丝自得、一点自怜、一份自在;而今,钓得一份儿童情结、一种教育的启发。即使是正儿八经地读书、思考、研究、写作,也应该让它们优雅起来、诗意起来。凌龙华正是这么去演绎的:我曾用三个词总结过我的教育生涯——读书、教书、写书;也曾化用一个诗句来表达我的书生意气——没有什么比自由的阅读与自由的表达,更能把人带向远方……
有一个身体哲学,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但我执著地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命题和思想。休闲的生活,优雅的闲情,用身体哲学的观点去检视,我以为就是用身体去经历、去体验、去思想,就是放松自己的神经,让身体获得解放,让思想获得解放,而教师一旦获得解放,创造力就会生长起来、成长起来。优雅的闲情,是让我们回到现代都市的田园去,回到心灵的田园。在心灵的田园里,有一种诗意的劳动,在这诗意的劳动中,生发出优雅的闲情。闲情不闲,在不闲的闲情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的发展,悄悄地,向上,向上。这是多好的姿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