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管理中不难发现,立项课题完成研究工作之后,结题申请时需要上交的材料并不只是一份结题报告,还需要提供一些过程性资料,即“附件”作为佐证材料。另外,在各级各类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中,除了提供一份主体报告或成果主报告之外,同样需要提供一些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以支撑成果的厚度。
我们来看一些结题和成果评审文件中对材料的要求。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2018年省教研课题结题与教研课题成果评比的通知”(浙教研室[2018]29号)中,对结题课题的材料要求为,“需提交2份材料:(1)结题报告一份;(2)课题研究记载册一份”。在成果评审中要求:“参评成果主报告字数不超过10000字,附件说明材料不超过50页。”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度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的通知”(浙教规办[2019]3号)中,对成果评审材料的要求是:(1)《申报·评审书》;(2)合订成册的课题研究主报告或出版物,提交主报告的成果可将证明科研成果价值的论文、获奖证书等合订在主报告中,不再另交附件;(3)活页评审表。
这样的材料要求,在市级课题结题与成果评审中也有。嘉兴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9年嘉兴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结题的通知”(嘉教科规办[2019]10号)中,对结题材料的要求除了提交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申请表、课题研究过程记录册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之外,还需要提交“其他反映研究成果的附件资料”。市级科研成果奖评审对上交的材料同样有所规定,除了提交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申报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报告之外,还需要提交“必要的辅助材料,一式一份,主要指与成果密切相关的佐证材料,如相关获奖证书,正式发表或出版的相关论文、案例 等,一般不超过20页”。
无论是结题申请,还是申报成果评审,对于成果主报告之外的附件材料都有所要求。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提供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作为附件,不仅起到佐证课题研究是否扎实的作用,也可以树立一线教师的正确教育科研观: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理性思考,更需要有“源于实践、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研究行动,真正发挥课题研究为解决日常教育教学问题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中,研究课题如果有扎实的研究活动,一定会产生比较多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包括研究计划材料、调查分析材料、活动设计资料、现场观察资料、开发的工具资料及阶段性思辨的资料等。
结合平时的实践,一线教师在完成课题研究之后,关于附件材料的整理存在过多、过少、过乱等问题。
问题一:过多。关于课题结题材料附件的要求,虽然文件作了一些规定,但对于有些研究者来说,认为“多总是好的”,所以总想把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都放在其中,缺少对材料的梳理、提炼,显得材料虽多,却少有归纳、思辨的成分,致使只起到“做”的证明,而缺少“研”的彰显。比如有作调查研究课题的教师,将所有问卷的原始材料(即问卷对象的答卷)作为附件送交,这是没有意义的。
问题二:过少。这样的问题,一般会出现在新手研究者的身上,因为第一次做课题研究,所以少研究资料积累的经验。虽然平时有相应的研究实践活动,但对于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不善于收集、积累,造成课题结题时第一手研究资料不足。当然,造成这种问题,不排除有些研究者的课题研究设计能力不强,平时的研究实践活动不扎实,甚至基本不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导致无法提供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一般而言,这样的课题结题质量也不会高。出现课题研究过程不扎实的问题,也说明该校的课题过程性指导与管理不到位。
问题三:过乱。这是一线教师上交结题或成果评审材料时最普遍的问题。这些教师会按照文件要求上交相应成果附件的量,但附件材料的内容杂乱无序,或者只是简单地分类,不能让阅读附件者看出课题研究的设计感、研究味。这样的附件材料,无法起到为成果增添亮色的作用。
课题研究结束了,在申请结题或申报成果评审时,如何整理好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以呈现有意义的附件资料,为研究成果增添亮色呢?以下结合一些实例谈几点建议。
一、归类梳理
课题研究资料除了需要在研究过程中随时积累收集外,准备结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对资料的归类整理。归类梳理是整理课题研究原始材料的第一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工作性质的资料、活动性质的资料和成果性质的资料。
工作性质的资料包括计划类资料,有课题方案、研究计划及活动计划等,这些材料的产生源于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进。
活动性质的资料包括研究活动的设计、组织及结束之后参与活动者的体会、感悟等。这些材料的产生源于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课题组团队成员参与的体现。
成果性质的资料包括思辨类材料,有文献综述类材料、问题剖析的体会,以及研究点思考基础上撰写的论文、案例随笔等材料,有些课题还包括调查后的数据分析材料。另外,还应包括一些结果类材料(即研究过程中的物化材料),如视频、学具、课件等。还有一些与课题相关的获奖、展示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也是研究者思考研究问题、及时总结提炼阶段性成果的最好证明。
结题时,课题研究者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梳理,一是迫使自己回顾课题研究过程,二是为选择研究成果附件材料作准备。一般来说,工作性质和活动性质的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与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的证明,成果性质的资料则是撰写研究报告或成果报告的基础。
二、选择材料
作为课题结题报告或者研究成果附件的材料,一般需要考虑两个目的:一是呈现过程,二是补充报告。
首先,作为课题研究报告的附件材料,一大功能便是展现课题研究过程,让阅读材料者能够真切感受到该课题是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的,主报告是在足够深入研究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的。因此,在附件材料的选择中,需要选择部分工作性质和活动性质的资料,考虑代表性。
比如有些课题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关于研究主题做过调查,便可以将调查设计与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呈现在附件材料中。有的课题,注重研究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便可整理一份研究活动开展的统计表,将活动主题、时间与参与对象、效果的简单说明等归类梳理后呈现在附件材料中。这些材料都将有助于证明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与有效。
其次,成果报告的附件也应该是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充主报告的功能。事实上,成果主报告有时候因字数控制,有些研究成果无法充分展开,附件材料便是对其作充分展示、补充说明的最好平台。如一位教师在省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学生言语能力建构的策略研究”的成果附件中,呈现了叙事性作品、说明性作品、议论性作品三种常见文体的教学案例,以补充主报告在对这三种文体教学策略展开不够的缺憾。
三、品质呈现
对于课题结题报告或成果报告附件资料的品质呈现,不是指材料装订与封面设计等的精致化,而是指附件内容的高品位与高品质,特别是省级及以上的研究课题,更需要在内容维度进行梳理与选择。
如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已经有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案例集、作品集等,一般无须考虑页码要求,直接作为附件提供即可。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已经围绕课题研究核心内容撰写了相应的论文或实践案例,并在国家级或核心期刊发表,那么,整理时除了将杂志的封面、目录作为附件呈现之外,还可将文章内容加以呈现,让阅读者看到完整的文章,强化影响力。这也代表该课题研究的内容得到期刊编辑的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作了推广。
还有一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其研究活动或研究阶段性成果推广活动,被国家级或省级媒体作了宣传报道,或在市级及以上相关活动中作了展示推广,可将这些体现研究课题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佐证材料,呈现在附件中,以表明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展示活动较多时,可汇总成表格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