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实务 2021-11-04 16:46:09

一、校园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进入校园的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行驶。遵守学校交通标志,时速不得超过 5 公理,并主动避让行人。不得鸣笛、超载、超车,严禁酒后驾驶。

2.校门口和校内的主要道路上应设置减速和限速标志。在重要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减速垫。划好各类行车标线保证校内外道路交通规范有序。

3.进入校园内的车辆,实行分散定位停放管理。车辆持有者必须按学校规定, 分别停放到指定的场地去,严禁乱停乱放。车辆在校园内掉头停放时,要有人在后面指挥。

4.外单位车辆不准进入校园停放过夜。学校节假日和平时不对外停放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车辆。

5.教职员工自用车辆经学校批准后方可停放在学校指定停车场,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6.禁止在校园内学习驾驶车辆和试车。

7.校园对各类停放车辆只提供停车位置,车辆安全责任由车主自负。

8.对出入校园的各类车辆进行分类,分为 ABCD 四类。A 类为学校车辆,B 类车为上级机关公务车辆,C 类为教工私人车辆,D 类为其它外来车辆。AC 两类车须在后勤办理登记手续,申领通行证,并将通行证放置在车内醒目位置; BD 两类车辆出入校门必须自觉接受门卫查询,主动出示证件,做好验证登记工作,经保安人员许可后方能进入校园。

9.因参加校内举办的各种活动,需要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须经学校批准, 并按指定的时间和路线慢速行驶,临时停放在指定的地方。

10.如果车辆在校内发生事故,相关人员必须第一时间电话报告校长或主管安全副校长,然后在学校统一指挥下实施处置,避免处置不当造成衍生事故。

11.进入学校内的非机动车实行统一停放管理。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统一停放到指定的车棚、场地,严禁乱停乱放。

12.出入校门时,骑车人须下车推行,防止撞人。

13.不准二人以上共乘自行车、电动车,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每学期末的全校集中教育要采取校会形式。平时教育采取设立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橱窗、发交通安全教育材料、组织交通安全的讲座、报告会等。

14.车辆必须自行加锁,整齐停放。车篓内不要存放任何个人用品。

15. 严禁 12 周岁以下学生骑车上学。在校园内严禁骑车,防止撞人。

16.不准任何人偷骑他人车辆,未经本人同意开他人车锁的视为偷窃行为。

17.发现自行车被盗,失主应及时报告校值周行政进行查处。

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教育学生上下学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行走要走在人行道上,没有人行道要靠右行走。

2.教导学生识别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服从交通指挥,不准横过划有中心实线的车行道。有过街天桥或地道的,不能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在没有这些标志、设施时,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长队伍横过车行道时可视情况分段通过,有条件的可佩戴小黄帽明等明显标志的帽子。

3.当公共汽车站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上时,上下车要避让车辆, 并直行通过非机动车道。

4.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不要穿越、攀登、倚坐或跨越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隔离设施。

5.不要在路上玩耍、抛物、泼水、扒车、追车和强行拦车等妨碍交通的活动, 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

6.在公路或其他道路上行走时,不准钩肩搭背、三五成群并肩而行,不准边走边看书或边玩耍。群体行进要列队,横排不可超过两人。

7.前进途中,遇到路边堆放障碍物时,要特别注意来往车辆,待无来往车辆通过时再通过,并且要靠安全一侧。

8.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上下学要求家中大人接送,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

9.学校与家的路程在 2 公里以内的,建议步行上下学。十二周岁以上的学生骑自行车要达到四有,即有铃有刹有锁有支撑,缺一都有安全隐患。同时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行驶,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10.经过较大陡坡或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应当推车行走。雨、雪、雾等天气要慢速行驶,路面雪大结冰时要推车慢行。

11.转弯时要提前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超越前方自行车时,不要与其靠的太近,速度不要过猛,不得妨碍被超车辆的正常行驶。

12.不要手中持物骑车,不要双手离把骑车,不要两人骑一辆车。两辆车行驶时,两人不要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挤兑、相互追逐。禁止曲折骑车行驶。

13.不要骑辆车,再牵引一辆车。不要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不要手扒机动车行驶。机动车行驶时,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14.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注意乘车时不抢上、不抢下,等车停稳以后才能上、下车;上、下车时不能使用跳跃动作,要当心被车门挂住衣服或书包;乘车时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伸出车窗外,不能向车窗外扔东西等。

15.不得乘坐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非法客运车辆,严禁学生乘坐超载车辆。

学校、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杜绝学生家长使用或租用“三无”车辆或没有接送资质的车辆接送学生,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预防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联动机制。

16.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长不许进校,在校门口与教师交接学生。

17.对于自行上、下学或家长自己接送学生的,以及有特殊情况和特殊路线的学生,学校、幼儿园必须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三、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小组,配备专(兼)职校车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校车安全管理。

2.校车应取得《校车许可证》,车辆符合专用校车国家标准,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已经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在车身喷涂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校车标志,并签订《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责任书》,方可接送我校学生。

3.校车驾驶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资格 3 年以上,年龄在 25 周岁以上、不超过60 周岁;

2)最近连续 3 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

3)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责任事故;

4)无饮酒或者醉酒后驾驶记录,最近 1 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5)无犯罪记录,无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受到拘留处罚的记录;

6)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4.学校要预防和坚决制止校车驾驶员酒后开车、疲劳驾车、超载超速和车辆带病上路等不安全行为,一经发现要协助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5.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示灯。

6.学校应与校车提供方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与乘车学生监护人签订乘车安全协议。

7.校车必须确保一人一座,确定每辆校车学生乘载数。要根据校车核载人数以及学生居住地分布等情况,确定每一辆校车乘载人数,填写具体乘车学生名册。

8.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载。校车的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学生乘坐。

9.校车运载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路线、时间行驶,在规定站点停靠。遇有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以及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影响道路通行情形的除外。

10.校车经过的线路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的危险路段。

11.校车上下学生,应当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交站台停靠。校车抵达或者离开学校,有条件的应当在学校内停靠。

12.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

13.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

14.校车驾驶人不得在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不得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

15.校车行驶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限速规定,但最高时速不得超过 60 公里。

16.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或者道路上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最高时速低于前款规定的,从其规定。

17.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 20 公里。

18.应建立车辆检查维修制度、驾驶人及随车照管人员岗位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等。

19.配备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并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

20.校车应当配备随车照管人员负责维护车内秩序和保障上下车学生的安全,接送学生 40 名以上的校车应配备 2 名随车照管人员。

21.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学生上下车时,在车下引导、指挥,维护上下车秩序;学生下车后需要横穿道路的,带领学生安全通过。

2)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或者发现驾驶人饮酒、校车超载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并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

3)清点乘车学生人数,确保乘车学生安全落座,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4)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

5)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幼儿、低年级小学生上下学,随车照管人员应当与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校车停靠站点交接。

22.定期对驾驶员、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

23.学校需为校车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责任险、乘客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并随车携带。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