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需要做科研吗?有人说,中小学教师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盯住课堂,把每节课教好,才是最应该做好的工作,至于科研,无非是点缀而已,可有可无。也有人觉得,教育科研应该是大学教师的事,是专门研究教育学的学者的事,中小学教师既无时间精力,也无能力做科研,提倡中小学教师做科研完全没有必要。
中小学教师需要做教育科研吗?在我看来,回答是肯定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中小学教师是否需要做科研,不应该成为讨论的话题,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中小学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教育科研?或者说,什么样的教育科研才对中小学教师具有普适性,既真正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不会成为中小学教师额外的负担?这是我们需要想明白的大问题。
回顾教育史,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那些大教育家似乎都没有走过我们当下所倡导的合乎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之路。我们无从看到他们是否写过那些严谨、规范的研究计划和课题报告。但从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大家的著述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基于日常工作的观察、分析、综合,是一种田野性的思考。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那样的朴素、亲切,都是那样具有鲜活感人的温度,能够直抵心灵。我相信,他们所倡导的“教育科研”一定不是我们当前越来越走向华而不当、哗众取宠、脱离实际的教育科研。
我并不反对教师做规范的课题研究,但过分追求规范的形式和理性的技术,我们可能会离初衷越来越远。片面强调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过于追求技术理性,显然脱离了绝大多数教师的实际研究能力,脱离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脱离教师劳动的本质,其结果就是形式主义盛行,贪大求全,标新立异,务虚空谈,甚至剪贴抄袭大行其是。我们不妨追踪一下,那些所谓的结题报告,甚至已经出版的课题成果专著,有多少被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多少产生了效益。我相信,很多都束之于高阁矣。
严谨、规范的教育科学研究,还是应该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要研究力量,中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在专家的带领下,做实事求是的研究辅助工作,做力所能及的研究。当然,对极个别确有研究专长的教师可另当别论,他们或许可以走上专业研究者的道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教育教学工作始终都应该是自己的主业,是必须耕好的田地,需要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做好,实无可能也无必要做宏大的课题研究。为科研而科研,荒了自己的地,那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负责任。立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观察自己的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这就是中小学教师最可行的教育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目的在于唤醒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专注于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对教育教学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从而能够自觉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同时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让教师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成为有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教育并过上幸福教育生活的教育者。教师的教育科研强调的是教师要具有研究的意识,在思考和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能够自觉反思从备课到教学的全过程,善于捕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性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领悟教育真谛,改进教育教学。我以为,这应该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人人能做、人人应做的教育科研。在这样的基础下,引导教师“我笔写我心”,记录自己真实的教育反思,写自己真实的叙事案例;引导教师同伴互助,进行相互的合作与分享,则学校科研之风自成!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最大的成果应该反映在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身的成长上,也就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而非所谓的论文、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