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记录促成长,功夫在“评”外——从过程行为看综合素质评价

思想政治素质 2022-02-08 09:24:10

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当前的高校,包括顶尖的大学,仅仅依靠高考分数的高低,从第一名开始按顺序进行招生录取。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方式。

高考招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用这样简单“省事”的方式处理,必将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倘若我们能够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分析、全面评价,并以此作为招生和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那么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方式就会更加严谨、更加科学,也能引导基础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那么,该如何对一个人的素质或曰素养进行科学分析、全面评价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还是目标的达成情况,都难以描述、难以考量、难以评价。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高考改革的重要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将来高校、高中招生要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考试分数进行综合录取。

改革方案中提到了学生综合素质应该包括的五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这五个方面细化成二级指标乃至三级指标之后,依然难以描述、观察、评判和量化。于是,许多地方和学校执行时,就会变成一种主观评价。例如有些学校通过举手表决来给一名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做评判,但评价结束后,学生很难理解他得分高或低的原因。这样的评价结果,既无法显示学生的特点,也无法体现学生的全面素养,在高校招生时无法参考使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自上而下制定的评价思路很难进行细化、分解、描述、观察、测量和评价,无法落地。

基于这样的情况,清华附中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全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思路,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对评价方式进行系统设计,并自主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由下而上、在中间有效衔接的方式,通过真实的过程行为记录来判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这样的创新设计,在解决高招需要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以活动中的“行为”评价学生“素养”

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是把学生活动和活动表现记录下来,综合进行素养推断,用行为代替量表或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确保过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在教育中,有两种类型的活动:一种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共识性活动,虽然每位学生都参加,但具体表现有差异,于是教师就能够记录学生的不同表现;另一种是特色性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参加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某一方面的素养能够有所提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努力把共性和个性的活动都纳入其中,更全面地分析学生发展。

但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有重要的,也有琐碎的。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的,是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与此同时,要注意选择学生能够完成的活动,不要过度追求高层次,造成学生能力与活动不匹配。另外,要选择学校组织学生和鼓励学生做的事情,选取那些对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有帮助的活动。

这些活动应分门别类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同时综合素质评价要着重考虑高影响力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正如国外很重视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样,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一些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这些人的评价就更具分量。清华附中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和需求,适当增加了老师、家长、同伴的主观性评价功能。

在评价时,还需特别强调三点:

1.我们要评价的是教育能够发展起来的素养。一些因为遗传因素造成的身体素质,诸如身高,并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能否上重点大学的条件,因此教育不能发展的素养,不应该作为重点观察和评价的内容。

2.评价的素养应能够通过学生的行为来体现。如果一种素养永远不能以行为体现,也就无法进行评价。

3.要通过行为记录、过程累积和发展变化来进行评价。每个人的起点有高低,我们要看到经过学习,学生的变化和成长,以此观察一个人的努力过程。用绝对结合变化来分析、理解一个人,才会更科学合理。

通过这种架构建立起来的评价系统,能够直接地检验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能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数据能直观看到学生发展是否全面,若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学校和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教育最大的风险和挑战在于所有过程都不能重来,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这对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改善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更加完善后,教委、教育局乃至教育部的领导可以坐在办公室看到各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以此检查学校是不是只重视学业成绩,甚至看到某个省份是不是只做应试教育。这也是引导和激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

功过格”与综合素质评价跨越千年殊途同归

清华附中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立完成后,我们寻找了诸多理论依据,来检验这套系统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千多年前中国就有“功过格”,其中一些思想竟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谋而合。

古代的老百姓或者官员,会把所作所为分门别类记录下来,行为对应着不同等级的功过之分,以这样的方式对人进行评价。

“功过格”中甚至还存在着“动态量化”的影子,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对重要的内容,加大其分数权重。这说明当时的评价就能够做到因人而异,体现了非常高的智慧。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由于诚信的缺失,很难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但是如果我们永远做不出评价,中高考改革将是无稽之谈,应试教育会成为无法摆脱的泥沼。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新加坡,弄虚作假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一票否决”让人们不敢以身试法。所以,当惩罚远远大于潜在的利益时,学生和家长就会选择诚实。

清华附中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与微信的朋友圈有些类似,记录提交之后会在设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每个人都能以此判断记录的真假以及是否客观,如有异议,可以质疑,引发审查程序。若经过专人调查、复议,证实是弄虚作假的行为,该学生的表现就会被记录到不诚信模块,高校在招生时可以看到。如果是被无端恶意质疑,那么会把无端恶意质疑者的行为记录到不诚信模块之中,同样也会在质疑者最终的综合评价报告中予以显示,高校招生人员也可以看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的设计,在确保诚信的同时,也进行诚信品格和诚信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逐步建立。

以动态的“电子日记”追踪人才培养和发展

目前清华附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有9大模块、46个维度,无论是模块、维度数量还是赋分,都能够进行重新设定。这意味着,如果能够认清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体系,系统就可以应用在各个学段,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因地制宜开展评价,切实指导教育教学。

要注意的是,模块与维度的设定要确保高校或者高中对内容感兴趣,调整相关内容需要经过反复研究和确认。因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功能是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服务的。

不仅评价标准应动态量化,高校招生时也应灵活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生成自己所需要的报告。因为每一所学校需要的生源不同,招收标准也不一样。例如,如果一些高校认为“迟到早退”可以不作为招生标准,那么他们在选择生成评价报告的时候,就可以忽略相关维度的评价。

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此前,清华附中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已经得到了许多教育专家、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很多大学中学的认可。未来,我希望系统继续完善,可以从孩子上小学起直至大学一直使用下去,起到“电子日记”的作用,记录成长经历和发展路径。这对于选拔人才、研究人才培养规律都是极为有益的,也可以为长期追踪优秀人才的培养发展奠定基础。

链接

清华附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历经八年研究而成。这套系统已经在清华附中各个分校中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并在北京、贵州、陕西等多个省份全面推广使用。该系统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核心素养校本化的问题,也有力回应了教育部中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的“未来高校、高中招生一定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全国范围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突破创新。

该系统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全部记录,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而公平的评价。系统分为9个模块46个维度,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与水平,以实时公示与严谨的申诉、复议和仲裁机制保证记录的真实可靠。该系统具有动态量化功能,可以同时发挥指导发展和评价选拔的作用。在近几年的使用中,该系统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引导示范、激励促进学校德育管理,推动家校实时全方位沟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