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校长要做好五种角色

来源:启点学 2023-05-15

人们常说,教师成长的最好舞台是课堂。那校长呢?我认为,学校是校长成长的最好土壤,师生是校长成长的最好资源。

 

从乡镇中小学校长到城区最大规模小学校长,我通过以下5种角色体验着“彼此看见、相互成全、共享成长、越而胜己”的职业幸福感。
 
 
01  扎根课堂,当好“研究员”
 
校长心系学校、身在岗位,但根在课堂。只有带头守住教学的主阵地,才能强壮学校发展的“根基”。
 
我认为,校长要抓“三课”——上课、观课、评课。
 
校长是否能坚持上课,取决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即便不能长期上课,也要坚持每学期讲几节研究课、示范课。只有躬身于课堂,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
 
观课要成为校长工作的常态,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和把握教学现状。近3年,我每年坚持观课100多节,写下数万字的“观课日志”。
 
而每观课必评课,校长评课不在于教学细节,而在于教学育人的宏观视野、最新理念和策略方法。
 
 
02  变革会议,当好“旁听生”
 

校长高高在上高谈阔论,这样的会议往往让教师厌倦。变革会议结构,创新会议样态,提升会议实效,才能给教师一种“会而不倦”的感觉。

 

围绕会议变革,我们提出了“有时限、有主题、有结构、有故事、有点评、有观众”的“六有”标准,坚持“领导变观众,教师站中央;教师多分享,领导限时间”。

 

在我们学校,极少有超过1小时的大会。教师大会上,校长先当观众,再当点评员;部门召开的专题会议,校长悄悄退到会场最后,扮演不折不扣的“旁听生”。会议开得好不好,会下再与干部交流分析。

 

尤其是各学科的教研会议,我喜欢参与,并习惯坐在后排默默聆听教师说课、反思、点评,共享这种思想的碰撞、智慧的芬芳。这样的设计和改革受到了教师的欢迎。

 
 
03  追随师生,当好“故事家”
 
一般而言,校长基本在办公室和会议室工作。除此之外的时间,校长要“动”起来。师生的主场在哪里,校长就要追随到哪里。

 

这种“动”起来的工作方式,我建议用好“两手”——手机和手记。

 

每天,我都会将师生活动照片发到微信群里,与教师分享我的发现或建议。每周我都会将撰写的教育随笔发到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公众号已推送原创作品3600多篇,吸引了全国各地1.7万人关注。

 

我还带动全校教师争做照亮生命的“摄影师”,用手机捕捉学生成长中的美好瞬间,及时拍、时时晒、每月评、年终奖。教师戏称我为学校的“首席故事官”。

 

如今,教师也已撰写教育随笔近400篇,并被诸多媒体刊登。

 

 

 
04  崇尚专业,当好“思想者” 
 

校长领导学校,最重要的是思想和价值的领导。

 

一方面,校长要在校园内带头营造崇尚专业、崇尚学习的好风气;另一方面,校长要着重建设学校的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我将其总结为“价值共建、思想共鸣、管理共谋、成长共享”。


比如价值共建,校长主持,教师参与,共同完成对学校“上清文化”的凝练和解读,完善学校办学理念与实践成果的系统化、校本化表达。比如管理共谋,我们建立了干部教师共读深研的常态化机制。

 

以青春结伴共读、干部主题研修、新教育年度论坛、我的教学主张发布、我的理想课堂模型、我们的学科共识发布等活动撬动教师学习,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05  感召家长,当好“代言人”

 
当下的教育,对家校社协同共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要成为真正的“代言人”。

 

要有鲜明的新家校观。我们学校提出了“家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合伙人、学校发展的最大朋友圈、生命成长的坚固关系网”这一新家校观。

 

要有常态的家教指导。我们坚持家长学校与学生同期开学,每学期校长为家长讲好“开学第一课”,每周线上微课和每学期线下论坛让家庭教育课程化、序列化。

 

要有开放的办学姿态。我们学校坚持让校长早晚在校门口迎送学生,并与家长交流;学校钉钉群定期发放不同主题的调查问卷,意见和信息第一时间回应并公开发布;学校主动向家长公布校长的联系方式,随时回应家长的疑问。校长在直面问题的沟通中得到磨砺和成长,也改善了家校关系。

 

办学既简单又复杂。所谓简单,在于它有不变的常识和规律;所谓复杂,在于它又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变革。因此,校长应该不断学习成长,既要直面现实困境,又不能丢掉理想主义。

 

唯有矢志不渝地坚守信念、奔走燃烧,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校长,因为聪明的人在下“笨功夫”,愚蠢的人却在找“捷径”。

 
 
 

来源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