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朱永新:理想的校长

来源:启点学 2023-02-2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东北地区的教委主任写过一本关于校长的报告文学,他用的书名是《圣园之魂》。“圣园”是校园,“魂”即校长的精神与思想。的确,校长应该是一校之“魂”。正是因为这个“魂”,学校才显出了生命的蓬勃生机。各种各样的《校长学》已经将优秀校长的素质描绘得淋漓尽致了,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我心目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01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

苏联曾经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他说过: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在这里,加里宁说的是教师,但我认为,这话同样适用于对校长的评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也是教师,是特殊的教师,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教师的教师。一个个的教师聚集在学校,而校长便是这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聚集教师精神的力量。

任何一个校长,任期都是有限的。即使有些地方搞校长任期目标制,有的校长可能当的时间长一些,但是,他当的时间再长,在学校的历史上也还是很短暂的,只是学校无尽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环节。然而,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环节”,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校长,造就了我们学校的声誉,托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学校的沧桑变迁,学校的兴衰荣辱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校长的“魂”。完全可以这么说,学校质量如何,学校水平如何,学校境界如何,取决于校长。就像指挥战斗一样,校长就是学校的最高指挥官,教师们就像一个个将士,他们能不能英勇无畏地纵横驰骋,能不能义无反顾地奋力杀敌,能不能打一场场漂亮仗,就看校长能不能把他们的能量发挥出来,看校长能不能把全校师生的目标统一在自己的办学理念上。所以说,我觉得校长的使命、校长的重任是非常非常之大的。

校长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并完成这样的使命,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奉献精神,第二是人文关怀。

先谈奉献精神。“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它把教育既看做一门科学,又视为一种艺术,但首先是当做一项事业,而事业就意味着献身。应该说,现在并不是每一位教育者都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并愿意为它献身的。民进中央主席许嘉路先生曾就教育问题说过一段话,讲得非常好,让我很感动。他说:“尽管客观世界五光十色,变幻莫测,但是人生旅途无非有两岔,一是为己,是为他。人追求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希腊古代哲学家曾经说过,对于精神的追求,是追求神圣;对于物质的追求,是追求平凡。千千万万的教师选择的是做蜡烛,永不熄灭的蜡烛,他们追求的是国家、民族、学生,追求的是精神,是神圣。教师的可敬,在于他们选择了一条永远光辉的道路。可能终其一生,教师也成不了百万富翁,但他们是富足的。在这样个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难道不值得所有人为他们三鞠躬吗?”教师的献身精神是如此,作为教师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校长,更是如此。

我一直认为,对于校长这个职位,你把它作为谋生的方式来做,是一种做法;你把它作为追求的事业来做,又是一种做法。是否有事业心,这决定了校长的境界。如果仅仅作为谋生的方式,根据职业道德去做,尽心尽职,不迟到不早退,完成职业所规定的工作,从职业上来说,这是无可指责的。但是,这仅仅是为稻梁谋,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干事业却不是这样,事业是无止境的。一个人,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做,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他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就会奉献。当然,这是在他基本的生活条件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所以,我认为没有一种奉献精神乃至一种献身精神,就不要去做校长。就像有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心,你不要来做教师这一行。我觉得对一个校长的要求,应比一个教师的要求更高一层。他必须把学校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校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些校长在埋怨社会的时候,能不能对学校本身、对自己的办学思想进行一点儿反思?所谓“胳膊扭不过大腿”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应引起我们校长的注意,这就是我们的校长是否具有一种人文关怀的境界,并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要使学校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就必须让学生吸收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养料。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能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那么他离开学校步人社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他的心灵深处都会始终燃烧着一支崇高精神的火炬。

现在的学校相对比较封闭,是关起门来进行“自循环”,没有与我们的社会进行沟通,没有与社会进行更多的交流,也没有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深人的学习与继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不可能有人文关怀的。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读书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怀。要培养人文精神,首先要从接受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东西开始下手。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重要的是拥有对未来理想的一份懂景,对人生信念的一种追求,最重要的是他真正学会了怎样做一个人。如果校长没有人文关怀、人文情怀,就不可能有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没有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也就说不上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情怀。当所有的学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有正气,就充满希望。

 

02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我认为,作为一个校长,如果他对学校声誉和形象看得很重要的话,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它,而学校的声誉又取决于校长的声誉和形象。但在中国,校长的声誉和形象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校长的声誉和形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之一是校长的角色没有实现从“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的转变。在中国,校长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一纸调令就是校长的“生死状”。所以,校长不必有自己的理想,不必有自己的主张,岂止是不必,甚至是不能!因为他必须看上级的眼色,听上级的命令,以服从为天职,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急功近利,饮鸠止渴。在世界上,可能中国校长的“寿命”是最短的,如北京大学1898年到2000年的102年间有27任校长,平均每任不到4年,而1869年到1971年间哈佛大学只有4任校长,平均每任25.5年。任期太短,谁有心思放眼长量?谁有心思未雨绸缪?相反,如果走职业化的道路,校长就像企业家一样,接受市场的选择,学校与校长是契约关系,校长的职责是按照协议要求办好学校,不必过多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而是相对自由地、创造性地实施自己的教育主张。

我前面说过,任何一个校长都是他所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学校的历史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校长的努力来维系的。但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即树立校长的形象。我到国外看到有很多的学校都很注重这一点。比如,日本有很多学校,在会议室或者是礼堂,都悬挂着一代一代校长的照片,不因为荣辱变迁而影响某一个校长在学校历史中的地位。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只要是做过某所学校校长的人,都应该在该校历史上留下痕迹。我在日本大约看过不下50所学校,到过的所有学校都有校长的照片。而在我国的学校,最多是在学校校庆的画册上,把我们几代校长的任职时间注明一下。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注意,这不仅仅是宣传校长个人,而是给校长一个提醒:你将给学校的历史留下什么?同时,也让学校里所有的人-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教师,都看看校长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什么,为这个学校新添了什么华章,学校在他手里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发展。我想,校长如果看到自己和自己前任的像,他的责任感会增加很多。

如果每个校长都努力为学校增光添彩的话,那么,他的工作尽管十分艰辛,但却十分崇高。人们常说,对学生的爱,是一个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动力。而作为校长,他不仅要热爱学生,还要热爱教师,热爱学校。所以,校长的爱更加博大,内涵更加丰富。

一所名牌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是在几代几十代的校长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奋斗下形成的,像我们奥林匹克长跑接力棒一样延续下来的。一个校长从校长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当他回首往事,能够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写一份无悔的人生答卷的话,我想那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校长。天津的韦力校长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校长。韦力在为我主编的《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一书撰稿时,曾写过这样一段非常感人的话:“四十一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我做校长时所做的一切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一生的经历就在校长的岗位上度过,不但无怨无悔,而且感到自豪。我的学校毕业的校友成千上万,他们大多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作出贡献,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我的理想,我的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已经在他们手上传递,我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我的生命价值就是教育,就是校长。人生如果有来世,我来世仍要做校长。”我觉得,韦校长的肺腑之言的确是对他一生的校长工作的回顾,一张满意的答卷。因此,我认为作为个理想的校长,他的一言一行都应把学校的利益视为至高无上,都应把学校的声誉视为至高无上。

 

03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这里有三个关键:一个是人生理想,一个是办学理念,一个是办学风格。这三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校长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在讲理想教师时,对教师的理想讲得比较多,事实上我们知道,教师有没有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有没有理想。一个充满理想的校长,他会调动教师的激情,他会挖掘教师的潜能,他会扬起教师理想的风帆。

我经常讲,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人生,必然是对人类、对社会贡献很少的人生。同样,一个没有理想的校长,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校长,必然是对学校的发展无所作为的校长。一个人所做的一切绝不会超越自己追求的一切。理想是产生奇迹的源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成长的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我们生活中也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所有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杰出的人,无一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奋斗的目标定得很高。我想,校长也应该是这样。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不想当杰出校长的校长也不是好校长,不想超越自己的校长更不是一个好校长。为校长-任,就必须造福校园一方。在你的任期内,你必须比前任做得更优秀、更卓越;你必须给后继者打下扎实的基础,你才能成为学校发展无尽长河中的优秀的一个环节。宋代张载讲过这样一句话:“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只有志向远大,你的品德才能完美。志向不仅要大,而且还要恒久。这些都是从理想的角度讲问题。

校长的理想不仅是个人的理想,他还必须把自己的理想作为教师的理想,把自己的志向作为教师的志向。在管理学里有这样个词汇叫“共同愿景”。目前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叫《第五项修炼》,其中有一项修炼就是构筑“共同愿景”-就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达到的境界,让全体老师、全体学生都能知道得非常清楚,踏踏实实去追求。这实际上就是把校长的理想化成了全体教师的理想,化成了全体学生的行动。这在目标管理中意义非常重大。

西方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三组人做同样的事,一组是有目标型,一组是没有目标型,一组是有短期小目标型。他比较了他们做事的效率,结果有没有目标大不样。所以说,人生有没有目标,校长有没有理想,意义也大不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并且灵活运用概括出来的结论。这是对学校实施教育理想的实质所在。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的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实行教育思想。”这句话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概括得非常精辟。衡量一个校长是简单的管理者,还是教育家,根本就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哪里来?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就是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师的理念的领会、学习与掌握。思想理念这个东西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我非常强调读书,因为在中国校长中真正系统地把握教育思想脉络的人还不是很多。但如果旦进人这个境界,成长起来就非常快。系统地接受教育理念熏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学里师范专业的课几十年都是老三门,我们没有一套中国教师必读书目的体系。我认为,拟订这样的书目非常必要。应该让我们的教育者系统地读一些教育名著,不要多,哪怕是20本。这20本书你不读,不能做教师,更不能当校长。因为一个没有系统接受人类历史上教育思想财富的人,他不可能有博大的教育情怀,不可能有远大的教育理想。思想这个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像生产,要有原材料进行加工。你一片空白无法加工,你再想人非非,也是痴心妄想。

所以,我主张中国要启动一项教师读书工程,更要启动一项校长读书工程,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一本一本去读。没有源头,走不了多远。校长思想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源头,就是与人交往与交流。一个不善于交往与交流的校长也不是个好校长。频繁的交流会给我们的教师、校长带来清风,带来观念的变革。在短时间内将别人精彩的东西接受过来,在工作中去探索,去运用,效果非常好。我非常主张我们的校长多交往,勤交往,而且和一流的大师们交往。校长还应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与思考,写教育日记就是反思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我们的教育行为,看起来也许是平淡无奇的,但事实上,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教育情形其实是不一样的,只不过你没有用心去辨别并用心去思考罢了。当你去思考,去观察时,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之美,教育原来是如此之美,学校原来是如此之美。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儿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儿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教育家并不遥远,每个校长都可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家,所以我们的校长一定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所谓“办学风格”,我觉得就是校长富有个性的教育思想在办学上的体现。怎样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一个校长当然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做,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历史不会记住苦劳,历史只会记住功劳。而“功劳”就是你的创新,你的风格。第一是特色,第二是特色,第三还是特色。特色才是你与众不同之所在,才是你超越其他校长之所在,才是你鹤立鸡群之所在。学生没有特长,教师没有个性,学校没有特色,这是教育极大的悲哀。对歪才、怪才不要耿耿于怀。我们应该容忍孩子们,容忍教师们,应该让学校办出特色来,办出风格来。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才能有地位。而办出一所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学校,才是作为校长应该赢得的人生的辉煌。

 

04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我心目中的理想校长,应该具备一种人格魅力。构成校长人格魅力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校长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作为校长来说,宽广的胸怀十分重要,因为校长的宽容,校长的大度,将决定校长能否容纳最优秀的人才。校长宽广的胸襟,首先体现在他能够接纳不同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办北京大学提了八个字:“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他把很西方、很海派的教授引人北大,也把很传统、很保守的教授留在校园,让他们各尽所长,争奇斗艳。这使北大不但成了真正优秀的大学,而且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因而孕育了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思想大师。一个校长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行,但只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也不行。校长不但自己应该尽可能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教育思想养料,而且也应尊重学校里不同老师的各种观点、各种想法。要尊重教师的思想个性,要鼓励教师们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惟有充满思想气息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富有思想的一代新人。如果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声音,即校长的声音,那么,这个学校很难说是有生命活力的学校。

校长的宽广胸襟,还体现在能够宽容教师的教学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绝对没有学生的个性。在学校,教师的个性往往体现为教学的个性,而教师的教学个性又往往是他创造性能力的体现。然而,应该看到,现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有的校长习惯于什么都统一:教学风格、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案的写法等,都要求所谓的“规范”。在这样的学校,有个性的教师往往得不到校长的承认。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长,当然在宏观上应该对学校提出一些统一的目标和指导性的意见,但宏观的蓝图要变成具体的现实,恰恰需要每一位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且不说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即使相同的学科、相同的年级、相同的学生对象,也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师不一样嘛!所以,校长一定要宽容教师的教学个性,扼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扼杀了创造性。缺乏创造性的教师,绝对培养不出富有创造性的学生。

真正有宽广胸襟的校长,也一定是善于虚心向教师学习的人。我们希望校长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全面一些,但一个校长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超过教师。怎么办?最好的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向教师学习。这里又涉及校长和教师的关系问题。校长与教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这只是校长、教师关系的一个方面,二者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校长与教师还是共同从事教育实践、共同探求教育规律的志同道合者,也就是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既然如此,校长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向教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绝不会降低校长的威信。许多优秀校长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校长不但要善于读书,还要善于读“脑”。一个善于读周围教师的“脑”的校长,才是真正高明的校长。

05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

在今天这个时代,校长的确不好当。因为他的社会角色往往很多,他要扮演不同角色:大多数时候是教育家,但有时候又是企业家(要考虑学校发展所必需的经费),有时候可能又是社会活动家(为了学校发展必须与社会打交道),等等。因此,一个优秀的校长应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一是要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领导的关系,争取领导的支持。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因此,校长要经常主动地听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主动接受他们的指导。对于上级的指示,不仅仅是尊重,而且要服从。即使在思想上暂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行动上也必须服从。当然,有时校长对办学可能有一些独特的思路,这就需要校长与上级领导加强交流与沟通,以争取上级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是要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现在中国的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来支持教育,这就往往需要校长主动与有关企业建立联系,争取企业的支持。说到争取企业的支持,可能有人只想到在办学经费上的支持,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吸纳社会和企业的资金辅助办学,是政府所提倡的。但是企业的支持,还不仅仅是经费上对学校的赞助,还应包括让企业家们从社会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这往往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另外,通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沟通,甚至包括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善于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要学会主动地关心社区,关心社区的发展,关心社区的命运,让学校和社区共同成长,学生和社区的居民共享教育成功的喜悦。做得好的校长都十分重视和社区的关系,非常善于利用校园所在社区的资源。实际上社区的资源非常之丰厚。我们学校的资源也要尽可能地向社区开放,像学校图书馆、体育设施等一方面配置不合理,一方面利用率低,为什么不可以对社会开放呢?这样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图书馆和体育设施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学校的一些资源,例如计算机,都可以和社会共享。一个校长没有社会责任心,怎么可能指望社会来关心你?学校要有社会的责任感。

第四是善于处理好与其他学校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之间的关系往往很紧张。其实,竞争并不妨碍合作,而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竞争也好,合作也好,并不是只有一个赢家,也不是只有一个输家。学校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既做对手,又做朋友。对于差的学校,优秀学校更加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它,改造它,提升其办学水平,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06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我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对学校来讲,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越是教育科学研究搞得好的学校,越能体现出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教育科研又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能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对自己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上。同时,教育科研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科研的投人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而轻视教育科研的校长显然是缺乏远见的校长。校长应该怎样组织教育科研呢?

第一,校长要善于组织教师读名著,学理论。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来自实践,但要驾驭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功底。校长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就要组织教师认真攻读教育名著。

第二,校长要努力邀请名家到学校谈经验、作指导。和名家联系与对话常常能使我们得到意外的收获。大部分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我们许多启迪性的思想。听取他们的经验,接受他们的指导,能使我们一下子缩短摸索的历程,达到与他们对话的境界。名家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他们能及时告诉我们最新的教育信息,帮助我们与外界进行交流,把我们带到窗外的世界。所以我主张,搞教育科研要抓住大师,和大师对话。

第三,校长可联系高校来办基地、做实验。有的课题要我们中小学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请高校一起来做课题。中小学校长、教师通过与高校起做课题,就自然知道并真正掌握了课题设计、抽样、检验、取值等教育科研的环节和方法。这是学校受到教育科研基本训练,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的一条捷径,比自己摸索或单纯看书要强得多。

第四,校长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中小学,尤其是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我们也可以主动地争取承办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这些活动对学校来说,虽然需要一定的投人,但带来的效益往往是多方面的、长久的、难以估量的。通过这种活动,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能得到提升,教师以及校长本人的能力和知名度能得到提升,学校办学的境界和品位能得到提升。第五,校长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教师,要搞好本校的教育科研,最主要的是要依靠本校的教师。校长要采取各种办法,建立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大力建设好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广泛、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真正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当然,校长组织教育科研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带头从事教育科研。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校长只有身体力行地投人科研,才能召唤广大教师志同道合、真心实意地走到一起来搞科研。只有自己在科研上作出成绩,才能对教师具有真正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也才能使校长在教师心目中具有一种源于学术的人格魅力。可以这样说,凡是真正优秀的校长,同时一定是一个教育科研的追求者和成功者。

 

07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学校不仅仅是校长大展宏图的天地,也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校长要特别善于为教师创造辉煌的舞台。学校发展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没有这样一个辉煌的舞台。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校长就是要把教师推到前台,让教师做主角。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里是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的,每个人在自己的具体岗位上都是主角。校长就是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

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应该是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校长的领导艺术就体现在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发挥,让每个教师为你拼命工作。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相当的潜能,这个潜能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取决于这个校长对每一位教师的态度,给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一句话,看校长能不能凝聚人心。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他看来,教师最大的成功与最大的快乐,都在于学生超过自己,值得自己崇拜。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校长要想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有成功感。高明的校长并不怕教师抢自己的“风头”,相反,他总是鼓励每个教师去追求优秀,追求卓越,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成名成家。而且,这样的校长总是甘于为教师的成长做铺垫性工作,总是尽一切努力让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跳得更高,做得更棒!苏霍姆林斯基曾自豪地说,在他的帕甫雷什中学,有一批称得上“教育家”的教师。而我认为,如果一所学校产生了一大批名师,乃至产生了教育家,这样的学校绝对是第一流的学校,而这样的校长当然也绝对是第一流的校长。

要让教师成功,前提是校长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校长经常与教师进行平等地心与心的交流,进行平等坦诚的沟通。只有善于走进教师心灵的校长,才会真正懂得教师需要什么,才会真正满足教师的需要,才会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创造他所需要的成功条件。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工作的教师,会有一种幸福感,他会发自肺腑地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工作激情,而这种激情最终会使他走向事业的成功。拥有一大批事业成功的教师,恰恰标志着一个校长的成功。

08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优秀的校长,能够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能够让学生走进校园,便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校园环境并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教育本身。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这就是注重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

学校总是和活泼可爱的孩子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校园首先应该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花园和乐园。苏霍姆林斯基在创办帕甫雷什中学之初,亲自为学校的修建设计蓝图。他首先考虑的是学校要有大自然的美,要有鲜花和绿树。后来建成的帕甫雷什中学经常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称做“我的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现在一些学校越修越豪华,但就是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远离孩子的心灵。在这样的学校,可能有喷水池,却没有足球场;可能有塑胶跑道,却没有学生在兴奋时可以打滚的草坪;可能有不锈钢雕塑,却没有供学生可以胡乱涂鸦的地方……真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应该是“目中有人”的环境:崇尚自然,同时又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除了自然环境,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学校应该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庄严的殿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应散发着优秀文化的气息。凡是第一流的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所谓“校园文化氛围”,我想至少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体现出来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学校要让学生知道学校的过去走过的历程,知道从自己学校走出去的杰出人物,从而产生“今天,我为母校而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而自豪”的进取精神二是设置“硬性”的校园文化标志。比如在校园专门辟出空间作为“艺术墙”“生物角”“文学园”,等等。要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看到智慧的火花在闪烁,进而点燃自己的智慧之光。

三是结合各种特殊日子举办各种活动。注意,这里不仅仅指国庆节、教师节等一些大的节日,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比如,“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纪念”,等等。

四是多开展一些供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活动。比如学生电视台、学生广播站、科技活动月、艺术节,等等。

五是多组织一些学生社团,让学生的才艺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读书会、书法协会、舞蹈协会,等等。

校长是学校的总设计师,校长是学校环境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校长的境界也可以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因为学校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校长的精神。学校的环境最能体现出该校特有的气质,最能反映出学生和教师的精神风貌,当然,也最能反映出校长的文化品位与教育追求。

中国教育正在走向新世纪,而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呼唤着大批教育家。教育家从哪里诞生?我想,未来中国的教育家不会在书斋里诞生,不会在象牙塔里诞生,只能在教育第一线诞生,只能从无数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中诞生,首先将从无数优秀的校长中诞生!我心目中理想的校长,其实也是我身边无数优秀校长的典型。我写下对他们的真诚敬意,也写下我对新世纪必将应运而生的中国教育家们的热切憧憬。

来源 | 教育思想网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