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位历年高考第一名的学习经验,希望同学们可以借鉴~
也许,有人会觉得:“考试中大部分都不需要用到古文,何必每天花时间来学习古文呢?”
其实,古文,正是现代白话文的根。对于“中文水平”这棵树,若做到“根深”就能收获“叶茂”,就能收获对现代文的流畅运用。
对一个人物,要了解得非常深入,了解他的各个方面,例如研究一个名人就要尽可能做到有血有肉,从他童年的经历、他成才的过程、他有什么名言,甚至他职业的特点,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材料应对无限的题目。
此外,我建议大家最好了解几个写作时不太常用的人物,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觉得耳目一新,愿意读你的作文,而这恰恰就是作文拿高分的前提。
语文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积累并不限于字音、近义词、成语、病句和作文素材。对于阅读也应该像学习数理化那样用错题本进行积累总结。
例如,做完一篇阅读后,要像对数学题一样仔细分析做错的地方,看看自己究竟掉进了出题人的哪个陷阱,并以此为鉴,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抓住了题目的本质,才说明你确实掌握了这一类题的特点,掌握了这种解题方法,而不仅仅是会做一道题。想要抓住本质需要通过做一定量的题并认真反思来训练和培养。
做题时,不要只求量而不管效率,做完题之后一定要想想这道题考的是哪个或哪些知识点,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掌握了就没必要再做很多这种类型的题了,没掌握的话就再练一些,直到自己以后一见到这一类型的题就能很快解决。
我们不可能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英语题,但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一套英语试题拆成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改错四个部分。
利用每天的零散时间完成需时较少的完型填空、单项选择和改错的训练,再用半个小时左右的完整时间训练阅读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训练各种题型,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即手感,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和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题相比,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由于连续做题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下降,也能有效地舒缓大脑的疲劳。
大阅读题很灵活,并不是文章读懂就一定能拿高分,而是需要一定的答题技巧。我一般是找出历年高考题中阅读的部分,先把文章读熟读通,然后自己组织答案,不需要用笔写出来,再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看看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考的线索方面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区别,让自己的思维逐渐接近命题者的思维。这样在考场上,就比较容易答出和参考答案相近的答案,并且可以让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路更清晰。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说适用于任何学科,但用在英语上最是贴切。所有繁杂的知识点,都能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中,句子尽管千变万化,但其中包含的语法不会变。而记下经典例句,往往比记下枯燥的语法知识要容易得多。每一个知识点选择若干个经典例句,反复朗读,直到能熟练地运用,目的就达到了。
经典例句,可以从课文中选,可以从做过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选,可以从读过的课外读物中选……一切由你,但总的原则是句子要好记。如果有能力,不妨让你的经典例句复杂一点,比如把几种从句放入一个大句子中,平日里想一想,读一读,上考场时就可以用上。
在最后复习阶段,做一些大题会非常疲惫,一道大题的分值一般在十几、二十多分,这样做完整道大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却只覆盖了比较少的知识点。
相反选择题一道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的知识点都不同,花同样的时间,可以做好几道选择题,这样可以让你在这些知识点中找到更多你可能存在的漏洞,工作量比较小,收效却大。
物理学习上,除了思路要跟着老师走之外,还要学会自主、独立思考,记住基本的模型,做好归类总结。
化学学习上,在第一轮复习中打好基础是关键,根据老师的教案制定复习计划,自主学习,巩固错题。
生物学习上,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会的赶紧记下来,保证自己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学会学透,积极与老师交流,逐项突破。
进入高三,文科记忆量非常大,只靠突击记忆,印象不深,效果不好,时间长了就需要返工。有些时候,同学们会发现,回顾很久以前背过的课文就像学新课,费时费力。如果采用大循环法,就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情况。
具体做法是,首先制定计划,确定大循环周期。大循环内容是背过、记过的内容和做错的题。大循环内需要小循环,小循环内容是近两天学过的内容,可以规定每天的回顾计划。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在文综试题的答题思路中,是可以寻找到很多答题套路的。总结归纳这些答题套路,既可以避免漏答某些要点,也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答题更有层次。要归纳答题套路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进行同类题型的比较和分析,找出相同点,总结答题步骤,最后归纳出一些典型的答题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