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 | 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 |
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 | D.“仁”的思想、郡县制 |
唐睿宗说:“彰善瘅(憎恨)恶,激浊扬清,御史之职也”,“谏臣须蹇蹇匪躬之士,宪官须孜孜嫉恶之人”。唐肃宗规定:“其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统治者强调
A.监察官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 B.监察官员的职权范围 |
C.监察官的地位 | D.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
马丁·路德认为:“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要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见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而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
A.极大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 B.提倡信仰绝对自由 |
C.主要针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 D.得到了德国各阶层的支持 |
伯里克利对从政颇为谨慎,“伯里克利有钱,出身好,又有许多极有影响的朋友,但他总怕被放逐,所以一直不肯从事政治活动,只在行伍方面当一个奋不顾身的好样的军人。后来,阿里斯提德去世,地米斯托克利被放逐,客蒙又长年累月被军旅生活绊住,留在国外,伯里克利这才投身于公众的事业。”这反映了
A.陶片放逐法具有维护民主秩序的积极作用 |
B.雅典民主政治已经进人“黄金时期” |
C.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
D.陶片放逐法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具有一定威慑力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的是
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 |
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 |
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
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 |
恩格斯这样评价《物种起源》:“……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在恩格斯看来,《物种起源》
A.首次提出了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 |
B.拉近了人类与地球生物的血缘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 |
C.使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 |
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
B.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
C.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
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
择偶标准 |
1948—1966年 |
1967—1976年 |
1977—1986年 |
1987—1996年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6.6 |
28.8 |
12.65 |
15.6 |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5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职业 |
17.8 |
25.8 |
28.2 |
40.7 |
籍贯 |
4.2 |
4.9 |
6.7 |
4.1 |
从表中可以看出
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益——学历学识的演变历程
B.时代变迁使择偶标准向个人能力倾斜
C.大众择偶标准的盲从心理较重
D.改革开放后对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关注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如果用下列四幅图反映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下列排序最符合历史进程的是
A.①③②④ | B.③①④② | C.②④③① | D.③①②④ |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这表明戴高乐
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
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
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
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
邮政 |
电站 |
煤炭工业 |
铁路运输 |
航空运输 |
英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法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联邦德国 |
100 |
75 |
50 |
100 |
l00 |
材料三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
主要随葬品 |
人殉情况 |
新石器时代 |
各种石器和陶器;中、晚期墓葬中还广泛发现猪、羊、狗等家畜 |
|
秦汉以前 |
平民墓葬中随葬品多为陶器,而王公贵族墓葬中则多见各种青铜礼器 |
殉葬奴隶竞有数百人之多 |
秦汉时期 |
随葬品中的青铜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美漆器和各种丝织品 |
有所收敛,代之以木俑、陶俑 |
魏晋南北朝 |
瓷器与陶俑平分秋色 |
很少有人殉 |
唐朝 |
瓷器与陶俑,三彩陶器尤为突出 |
|
宋朝 |
玉器、铜器、乐器、礼器、生活用品、陶器、瓷器、金器、银器、兵器等各种工艺,种类日益丰富 |
宋无人殉;辽,金,元,有人殉 |
明朝 |
同宋朝 |
明初,有人殉;明英宗结束了殉葬制度 |
清朝 |
同宋朝 |
殉葬制度再次重现,康熙时结束殉葬制度。 |
据表格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随葬品特点变化的认识。
(1 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口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材料二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义”或“经旨”而经国济民)。……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定周敦颐为道学之开山,但又论:“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
——《朱子语类》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认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2)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范仲淹的具体改革方法及其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未得天下之前,君主们无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他们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鉴于君主对天下人的伤害,黄宗羲称他们是“独夫”、“民贼”和“寇仇”。黄宗羲还提出了变私天下为“公天下”的设想,“盖使朝廷之上,闾阁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材料二 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目何所往而不败?为了摆脱奴虏地位,严复主张,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是道也此,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道路之辟、商务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呜呼!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严复集》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严复治国思想的异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严复的思想主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歌手彼得·西格尔的一首民谣《那些鲜花都去哪儿了》在四处飘荡:“花儿都到哪里去了?都被女孩摘走了。女孩都到哪里去了?都被男孩娶走了。男孩都到哪里去了?变成士兵打仗去了。坟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花儿覆盖了……”
在大规模的反战运动中,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抗议力量逐渐壮大,为了阻止战争机器的继续开动,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摇滚乐、女权运动的参与者也纷纷汇入了反叛的洪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反战运动。
全国各界人士都以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抗议运动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媒体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在全国性的反战浪潮下,约翰逊总统在1968年3月因民众的反对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而最终退出竞选。作为一个发动战争的不得人心的总统,约翰逊离开白宫。继任的尼克松总统则向民众保证“新任领导将结束战争。”
(1)分析材料中美国反战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2)概括指出20世纪后半期促进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西方)使节,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使英国,回国后倍受攻击,被迫卸职返回原籍;所写《使西纪程》因称颂西方文明而遭诋毁,终至毁版。光绪三年二月二十七(旧历),郭嵩焘与一千中、英友人讨论英国税务,得知英国官吏月薪300磅以上者,也都必须同等纳税之后,感叹道:“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
1877年,在给李鸿章的信中,郭嵩焘曾说:“窃谓中国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甚于鸦片烟。英国士绅亦自耻其以害人者为构衅中国之具也,力谋所以禁绝之。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数十年国家之耻,耗竭财力,毒害生民,无一人引为疚心。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劼刚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是甘心承人之害以使朘吾之脂膏,而挟全力自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他的话心含痛楚而笔意冷峭,画出了顽固官僚的愚昧与可恶。
在当时的中国,顽固是一种社会病症,……复杂的问题在于,守卫祖宗之法常常同民族主义爱国之情联在一起。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
郭嵩焘死后(庚子事变正盛之际),有人还奏请戮他的尸体,以谢天下。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对英国社会和当时中国顽固势力有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郭嵩焘历史悲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