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3-2014学年辽宁大连20中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人体红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
A.血浆 | B.淋巴 | C.组织液 | D.血液 |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 | B.体液调节 |
C.神经—体液调节 |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
C.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D.淋巴和组织液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很多 |
下列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的物质是 ( )
A.HCO | B.SO42- | C.K+ | D.ATP |
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各溶质微粒的体积 |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唾液淀粉酶 ③二氧化碳和氧气 ④Na+ ⑤血浆蛋白
A.①③ | B.②③④⑤ | C.④⑤ | D.③④⑤ |
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 )
A.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
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外流 |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内流 |
D.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 |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
B.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
C.ATP的合成和水解 |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 )
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
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D.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后膜内 |
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
A.脊髓、大脑、大脑 | B.脑干、脊髓、大脑 |
C.大脑、脊髓、大脑 | D.脊髓、脊髓、脑干 |
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
A.不发生偏转 | B.发生一次偏转 |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腰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底有感觉 |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底有感觉 |
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底无感觉 |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底无感觉 |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C.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是双向的 |
D.反射一定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 |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 |
B.激素是高效微量的有机分子 |
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
D.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 |
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主要是靠骨骼肌和肝脏产热 |
B.在炎热环境中只靠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
C.寒冷环境中形成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
D.寒冷环境维持体温相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胸腺激素 |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
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
C.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
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
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和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浆细胞、抗原 | B.效应T细胞、抗体 |
C.效应T细胞、浆细胞 | D.浆细胞、效应T细胞 |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存在的主要部位和攻击的细胞是 ( )
A.血液和胃液 T细胞 | B.血液和唾液 吞噬细胞 |
C.血液和精液 T细胞 | D.血液和精液 B细胞 |
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低下、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下列哪种病最相似 ( )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B.系统性红斑狼疮 |
C.过敏反应 | D.红绿色盲 |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 | B.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 |
C.记忆细胞识别任何抗原并产生抗体 | D.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
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致病力降低的病毒突破人体的前两道防线才能起作用 |
B.该病毒会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这些抗体能够和致病力强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 |
C.糖丸内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直接杀死脊髓灰质炎病毒 |
D.需要直接含服或以凉开水溶化后服用 |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
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ɑ—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 ppm~6 ppm之间 |
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 ppm |
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
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
下列对植物生长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AA)这一结论是由温特通过实验得出的
B.生长素可分为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C.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都有分布,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而成
夏季收获的马铃薯处于休眠状态,若要一年两季栽培马铃薯,需要解除休眠。导致马铃薯休眠和解除其休眠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
A.脱落酸和赤霉素 |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 D.乙烯和赤霉素 |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 B.特异性免疫,抗体 |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 D.特异性免疫,抗原 |
下列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垂体——抗利尿激素 | B.垂体——生长激素 |
C.胰岛A细胞——胰岛素 | D.下丘脑——甲状腺激素 |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C.艾滋病患者出现病症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 |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
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Na+ |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 |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 |
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⑥⑦⑧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
B.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
C.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D.⑤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 |
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
D.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
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②
B.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
C.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
D.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⑤、⑥相等
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某些腺体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
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
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
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
(14分)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________是感受器,图中的兴奋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数字编号作答)
(2)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______处(填箭头旁大写字母),该如何改正?__________。
(3)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________个。
(4)若图中的有关感受器位于大腿,则图中所示的神经中枢位于 ,经改正后的方向中,向大脑皮层传递信号的是 ,由大脑皮层传来指令的可能是 。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 (“能”或“不能”)产生感觉。当刺激b点时, (“能”或“不能”)产生反射。
(5)刺激b点时,其膜电位是 , 点(填小写字母)可产生兴奋。
(11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 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①] ,促进[②]、[③] ,调节水盐平衡,这样的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渗透压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 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11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mol·L-1。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和根生长的效应分别是 、 。这说明是 。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别 |
A |
B |
C |
浓度(mol·L-1) |
10-12 |
10-9 |
10-6 |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 。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4)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