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A.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阻力 | B.有肝、胰脏 |
C.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 D.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是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腮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③④⑤ |
如图为家鸽的呼吸系统和气囊结构示意图,能够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A.a和b | B.b和c | C.b | D.c |
针对下列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心脏 |
占体重的百分比 |
心搏次数/分钟 |
蛙 |
0.57 |
22 |
人 |
0.42 |
72 |
鸽 |
1.71 |
135—244 |
A.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最大,是飞翔生活的承重负担
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最小,因此,人类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C.蛙每分钟的搏次数最低,与其维持恒定的体温相适应
D.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频率快,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鸟类才能飞翔 |
B.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
C.陆地生活的动物一定比水中生活的动物高等 |
D.蝗虫体内没有脊柱 |
下列关于骨胳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
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
D.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
提一桶水上楼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 B.收缩,舒张 |
C.舒张,收缩 | D.舒张,舒张 |
下列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①在山洞中居住的蝙蝠群 ②工蜂喂养蜂王和幼虫
③草原上的大批食草动物 ④爆发蝗灾时的蝗虫群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动物“通讯”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 B.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
C.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 | D.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声鸣叫 |
荷兰一家公司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牛,这些牛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消化道细菌感染。在此项工程中,转基因牛的角色是
A.人工创造的新物种 | B.生物反应器 | C.提供基因 | D.提供人乳的代用品 |
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毁坏了鬼针草 | 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果实 |
C.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A.配制培养基 | B.接种 | C.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 D.高温灭菌 |
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帮他判断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
A.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的 | B.菌落大,呈绒毛状的 |
C.菌落小,呈青绿色 | D.菌落大,呈絮状的 |
制作馒头时,馒头发大而松软的原因是
A.酵母菌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 | B.酵母菌发酵产生了酒精 |
C.馒头中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 | D.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 |
下列属于枯草杆菌、酵母菌、青霉的共同特点的是
A.都能够形成芽孢 | B.都具有细胞核 |
C.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 D.都进行孢子生殖 |
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需要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主要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 B.阻止外界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
C.造成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发酵 | D.防止气体对流,使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
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A.恒温动物耗氧少 |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 D.恒温动物需要能量少 |
常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有
①高温 ②低温 ③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于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①③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②④⑤ |
抗生素对治疗“甲型H1N1”流感不起作用,因为抗生素是
A.某些真菌产生的可杀死致病细菌的物质 | B.细菌、真菌 |
C.某些真菌产生的可杀死真菌的物质 | D.细菌产生杀死细菌的物质 |
制作发酵食品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A.灭菌、发酵、接种、密封 | B.密封、灭菌、接种、发酵 |
C.灭菌、密封、发酵、接种 | D.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
小明同学从《植物志》检索到白菜、萝卜在生物分类上都属于被子植物的十字花科,你认为它们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 B.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营养方式为自养 D.有根、茎、叶的分化
下列分类等级单位中,同属于哪个等级的生物彼此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
A.目 | B.科 | C.纲 | D.门 |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 | B.建立自然保护区 | C.法制管理 | D.科学研究 |
下列脊椎动物中,最先出现在地球上的是
A.哺乳类 | B.爬行类 | C.两栖类 | D.鱼类 |
右图是豆目的部分分类图解。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类植物是
A.绿豆和菜豆 | B.绿豆和紫檀 |
C.合欢和紫檀 | D.合欢和菜豆 |
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下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的是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 B.将动物领养回家 |
C.建立自然保护区 | D.建立种子基因库 |
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 B.尾鳍的不断摆动 |
C.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 |
雷达是模仿哪种生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
A.乌龟 | B.长颈鹿 | C.蝙蝠 | D.海豚 |
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A.基因的多样性 | B.染色体的多样性 |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D.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
下列植物中,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A.水杉 | B.雪松 | C.桫椤 | D.珙桐 |
生物反应器一般是
A.转基因植物 | B.转基因动物 | C.人工合成的动物 | D.人造的钢铁机器 |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措施是
A.保护细胞的多样性 | B.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 D.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你将一手自然下垂,另一手摸一摸这只手的上臂肌肉,你会发现它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
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A.肺 | B.气管 | C.气囊 | D.外骨骼 |
观察下面的动物分类系统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的动物, 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 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远。
(2)猫与豹所共有的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3)猫在 这个分类等级上与抹香鲸分开。
(4)虎鲨属于鱼纲,鱼类体表常被 ,用 呼吸,通过尾的摆动和 的协调作用游泳。
(5)抹香鲸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方式为 ,体温 。
不同白冠雀群的鸣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白冠雀群(B)中去,待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B鸟群,但是如果把白冠雀幼雏(b)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1)白冠雀幼雏a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行为在起作用。
(2)白冠雀幼雏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b与黄莺体内的___________不同。
(3)同种动物中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是__________的。
(4)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动物学习行为的出现是在_____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即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发言。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1)丙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_____的。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3)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_____________。
(4)乙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某个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乙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实验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甲提出的直接观察的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可以为探究过程中____________提供依据。
研究者将一只母鸡关在笼内(见下图),只许它伸出头来啄食。再用观察鸡的学习行为木板、铁丝等做一个食物槽,准备观察和研究鸡的学习行为。
食物槽上的有色塑料插片(一个为红色,一个为黑色)可以通过铁丝的拉动将食物杯盖住。食物杯为一凹窝,可放母鸡吃的谷粒。在实验前,让母鸡饿36小时,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红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几粒谷子,再把杯子靠近母鸡,母鸡欲啄食时,迅速将红色插片盖上。当母鸡啄黑色插片时,拉开插片,杯里无谷粒。当母鸡再啄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过多次训练后,母鸡就会只啄红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
(1)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
(2)在做上述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母鸡挨饿? 。
(3)研究人员用了哪些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