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分别为( )
A.糖类、脂类、核酸 | B.蛋白质、磷脂、核酸 |
C.蛋白质、糖类、核酸 | D.蛋白质、核酸、磷脂 |
关于氨基酸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
B.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C.一个氨基酸分子的任意一个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任意一个羧基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
D.氨基酸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有关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元素C、H、0、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
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材料
C.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且要现配现用
D.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碳 |
B.精瘦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
C.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逐渐上升 |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
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组成,它具有4条多肽链,那么合成这这一蛋白质分子过程中共脱去水分子个数是( )
A.n-1 | B.n-2 | C.n-3 | D.n-4 |
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
C.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
D.图2共有4种氨基酸,4个肽键。 |
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
C.中心体和内质网 |
D.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
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
A.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 | 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
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A.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 B.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
C.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 D.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
以下有关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共性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它们的成分不同,功能不同 | B.它们都含有大量的酶,是代谢场所 |
C.它们都含有大量的水 | D.它们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转运过程 |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
D.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③①②⑥④ |
右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A.有无膜结构 |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
C.是否含有色素 | 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
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组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C.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 D.核糖体和中心体 |
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A.①③⑤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美国科研人员绘出了人类唾液蛋白质组图,唾液有望成为“改进版”的抽血化验,勾画出未来病人“吐口水看病”的前景。唾液腺细胞合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及穿过的膜层数分别是( )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小 |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他们的寿命短与结构没有关系 |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 |
D.与人体的其他细胞相比,卵细胞的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也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
C.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
实验证明,饭后小肠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梯度被吸收;当小肠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吸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以哪种方式吸收葡萄糖( )。
A.自由扩散 | B.协助扩散 | C.主动运输 | D.胞吞 |
实大肠杆菌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 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含箭毒素的药物(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 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
C.影响ATP的生成 | D.改变了遗传特性 |
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若将处于 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 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 | 不变 |
B. | 增大 |
C. | 减小 |
D. | 先增后减 |
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为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的新产品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 | B.主运运输 | C.被动运输 | D.内吞作用 |
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 )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
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 |
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 |
某同学进行以下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晕2%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稀释10倍的唾液和未稀释的唾液,然后分别滴入1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这项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
A.酶具有高效性 | B.酶具有专一性 |
C.唾液含有淀粉酶 | D.淀粉遇碘变蓝 |
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 B.ATP是主要能源物质 |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
B.ATP中的P代表磷酸分子 |
C.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物质可逆 |
右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说明酶具有( )
①专一性 ②高效性
③催化特性 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② | B.② |
C.②③ | D.①②④ |
脲酶能使尿素分解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右图表示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曲线1表示的一定是尿素浓度的变化 |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尿素在大约20 min后分解完 |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
C.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ATP能在细胞内释放能量,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基团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特点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的条件较温和 | B.能量逐步释放 |
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 D.生成大量的ATP |
在空气中含氧充足的环境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乳酸菌发酵 | B.人体内局部组织进行无氧呼吸 |
C.蛔虫进行有氧呼吸 | D.酵母菌产生大量酒精和二氧化碳 |
某植物细胞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如果释放出CO2量大于吸入的氧气量,则此细胞进行的是( )
A.无氧呼吸 | B.有氧呼吸 | C.酒精发酵 |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有关叶绿体与线粒体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两者皆有DNA、RNA、核糖体 B.皆具有双层膜
C.皆可在基质中产生ATP D.两者皆有增大膜面积的结构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最好应放在低氧和零下低温环境下储存,可以有效降低细胞内有机物的消耗 |
B.对于多数植物来说,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松土透气,促进根系有氧呼吸,防止植物发酵产生乳酸,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充足空气和营养、适宜温度和PH值条件下,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 |
D.进行体育运动时不小心引起皮肤表面擦伤,应用创可贴及时包扎创口,否则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 |
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
C.[H]+O2→H2O线粒体内膜 | D.H2O→O2+[H]类囊体膜 |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过程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最多 |
B.2过程需要ATP和多种酶,原核生物能完成图中生理过程3 |
C.4过程产生的CO2进入相邻细胞参与2过程至少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 |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成水 |
对下图各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表示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
B.乙图可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
C.丙图可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时氧气浓度与二氯化碳生成量的关系 |
D.丁图可表示氧气浓度与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关系 |
1864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 | B.遮光一半变蓝 |
C.曝光一半变蓝 | D.叶片全不变蓝 |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H]和H2O | B.[H]和ATP | C.ATP和CO2 | D.H2O和CO2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叶绿体、线粒体中都能合成ATP |
B.在光反应、暗反应中都能合成ATP |
C.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中都能合成ATP |
D.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合成ATP |
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几个步骤,它们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 )
①CO2的固定 ②释放O2 ③叶绿素吸收光能
④H2O的分解 ⑤C3被还原
A.③②④①⑤ | B.③④②①⑤ | C.④②③⑤① | D.④③②⑤① |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C5化合物(RuBP)及ATP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上升、下降、上升 | B.下降、上升、下降 |
C.下降、上升、上升 | D.上升、下降、下降 |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呼吸速率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定 |
B.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
C.若CO2浓度改为0.08%,则B点将会左移 |
D.若C点时适当增加CO2浓度,短时间内C3含量将增加 |
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
A.①②和①③ | B.②③和①② | C.②④和①③ | D.②③和③④ |
右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
B.e、f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的细胞呼吸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d |
D.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强度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 |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个氨基和_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 。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_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颜色为____________。
填写下列相关实验问题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欲将细胞移致视野中央,则应该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装片。
(2)欲测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色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还应该加入________________试剂。
(8分)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变化曲线,试分析:
(1)酶促反应的速度可以用 来表示。
(2)Ⅱ和Ⅰ相比较,酶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 。
(3)图中AB段和BC段影响酶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 和 。
(4)若想探究酶的最适pH,至少应设计 种不同的pH。
(5)请在坐标系中,绘出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温度为25℃条件下酶的反应速度曲线。
(13分)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图甲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图乙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甲中A点代表的意义是 ,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 。
(2)叶面积指数大约为______时(用图中数字回答),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据图解释为什么农作物不能过度密植?
。
(3)图乙中a代表的物质是 ,过程①进行的具体场所是 。
(4)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还有 。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过程 (填图中序号)。
(5)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一致,叶绿体中[H]含量将 。(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