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
下列现象由惯性造成的是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
B.紧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D.下落的乒乓球触地反弹
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A.
B.
C.
D.
控制变量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中变量控制不合理的是
A.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B.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相关因素
C.研究摩擦力的相关因素
D.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
如图是温度自动报警器工作电路。在水银温度计上部插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到达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
A.铃响,灯不亮B.铃不响,灯不亮
C.铃响,灯亮D.铃不响,灯亮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如图实验,用力 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将重10牛的长方体木块 放入水平放置的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木块受到的浮力是 牛,若在木块上放另一物块 ,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如图,若所加物块 的体积是木块的 ,则物块 密度与木块 密度之比是 。
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如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甲 |
弹簧的长度(厘米) |
6.0 |
6.6 |
7.2 |
7.8 |
8.4 |
9.0 |
9.6 |
10.6 |
乙 |
6.0 |
7.0 |
8.0 |
9.0 |
10.0 |
11.0 |
12.0 |
13.0 |
|
丙 |
9.0 |
9.9 |
10.8 |
11.7 |
12.6 |
13.5 |
14.4 |
15.9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 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中的电阻采用金属丝。
(1)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2)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
(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 进行对比。
材料 |
铜 |
铝 |
钨 |
镍铬合金 |
电阻(欧 |
0.0175 |
0.029 |
0.053 |
1.0 |
(4)要进一步探究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与电流是否有关,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允许改变元件位置,更换元件等,只要求写出一种)。
重15000牛的小汽车受到发动机800牛的牵引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求:
(1)小汽车速度。
(2)10秒内重力对小汽车做的功。
(3)10秒内发动机对小汽车做的功和发动机的功率。
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 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 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 点静止,如图甲,在 上的 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 ,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 处静止释放,说明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大高度 与 的数量关系及理由。
(2)要使小球在乙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变为 ,小球应在甲斜面上多高处静止释放,并说明理由。
测定额定电压是2.5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电路如图甲,电源电压为4伏。
(1)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这时小灯泡两端电压是 伏。
(2)图丙是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画出的小灯泡 曲线。由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瓦,小灯泡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 。
(3)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 ,小灯泡电阻变化了△ ,则△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