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广东卷)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A. | ①③④ | B. | ①③⑤ | C. | ②③⑤ | D. | ②③④ |
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③④ | D. | ①② |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 的唯一来源 |
B. | 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 |
C. | 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 都依赖氧 |
D. | 细胞质中消耗的 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以下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②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
③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的人称为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的特效药
A. | ②③⑤ | B. | ①④⑤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 |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 B. |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
C. |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 D. | 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
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 | 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
B. | 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
C. | 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
D. | 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
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是()
A. | 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 B. | 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 |
C. |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 D. | 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
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A. | 核苷酸和糖原 | B. | 胰岛素和核酸 |
C. | 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 D. | 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减少有关。
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多选)()
A. | 没有蛋白质产物 |
B. | 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
C. | 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
D. | 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
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 | 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B. | 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
C. | 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
D. |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
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及.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受体而充当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疾病。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或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 ①③ | B. | ①② | C. | ②④ | D. | ③④ |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③④⑤ | C. | ①②④⑤ | D. | ①②③④⑤ |
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 | 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
B. | 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
C. | 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
D. | 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
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A. | 形态学下端生根 | B. | 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
C. | 形态学上端生根 | D. | 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 B. | 一定能固定 |
C. |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 D. | 一定是植物 |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多选)()
A. |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
B. |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
C. |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
D. |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
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实验名称 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一) 材料与方法
(1)家兔12只,2.5 /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溶液,乙组滴注0.9%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
200 ,0.5滴定。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内兔的尿液量.
(二) 结果与分析
(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2)原因:(三) 讨论
(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为什么?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为什么?
观察在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 | 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B. | 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
C. | 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
D. | 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
天然酿酒酵母菌通常缺乏分解淀粉的酶类,用作发酵原料的淀粉需经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才能被利用。研究者从某丝状真菌中获取淀粉酶基因并转入酿酒酵母菌,获得的酿酒酵母工程菌可直接利用淀粉产生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淀粉酶基因切割下来所用的工具是,用将淀粉酶基因与载体拼接成新的分子,下一步将该分子,以完成工程菌的构建。
(2)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插入酿酒酵母菌,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翻译成淀粉酶,可采用检测;将该工程菌接种在含淀粉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加入碘液,工程菌周围出现透明圈,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3)如何进一步鉴定不同的转基因工程菌菌株利用淀粉能力的大小?
(4)微生物在基因工程领域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法。
(2)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
(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①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②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③果肉甜味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昧,请解释原因。(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果肉变甜是因为--(.果胶;.多糖;.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
A. | 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
B. | 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
C. | 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
D. | 机体仍能产生效应B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