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初中化学 / 试题详细
  • 科目:化学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 人气:99

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登录并查看解析

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