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

(1)材料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4分)
材料二 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之一。
——节选自张守广的《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2分)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
(3)结合建国初的史实,评述作者的观点。(6分)

登录并查看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