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⑥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告子》)
【注】①牛山,山名,一名南郊山,在齐国国都东南方,在今山东临淄南。②郊于大国,邻近于都城。郊,邑外,此处作动词用,“邻近”之意。大国,指齐国都城临淄,在今山东临淄区。国,都邑。③息,生长。④萌蘖,嫩芽。萌,树木的芽。蘖(niè),树木被砍伐的部分长出的新枝芽。⑤濯濯,光洁的样子。此处指无草木。⑥有梏亡之,又搅乱、亡失了良心。有(yòu),通“又”。梏亡,搅乱、亡失。梏(gù)。
下面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山的树木被斧子砍伐了,新生的嫩芽又被牛羊吃掉了,所以变成光秃秃的,这不是因为牛山没有生长存养树木的本性,而是外在的力量戕害了牛山育养的本性。 |
B.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本善良,但受外界力量的左右,而丧失了原有的本性,却反过来认为自己根本缺乏善良心,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 |
C.孟子用设喻和反问形式说明人之所以会变成禽兽一样的人,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原有的善心,自暴自弃,为自己找借口不肯向善。 |
D.选段的主旨在于说明人们所有的恶习都是后天沾染的,与性善性恶无关。 |
试用“三字经”原文解释人性善恶及其变化。
推荐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