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如果说“格物致知”着重于思想上对客观准则的认识体会,那么“诚意”就更进了一层,深入到了人们的意志和情感中来。道德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知、情、意三者是融为一体的,如果仅有思想上的认识而没有意志和情感来推动,这种道德意识就会软弱无力,不能转化为行动。诚意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以保持意志的纯洁专一。有了这种纯洁专一的意志,就能产生强烈真挚的情感,完全发自内心,丝毫不出于勉强。
如何达到“至诚”,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至诚”呢?《中庸》认为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尊德性”,即明白自己的本性。一条是“道问学”,即从事学习、接受教育。《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自诚明”就是由天生的“诚”出发,达到对一切事物的了解,这就叫“性”;“自明诚”则是通过学习,把“诚”体现出来,这就叫“教”。前者即“尊德性”,后者为“道问学”。 “尊德性”是达到“至诚”的一条途径,要达到“至诚”的最根本的修身方法应该是“慎独”,也就是内心反省。一个人时也要慎独,求学问道,进行自我修养,做到使自己意念真诚。“道问学”是达到“至诚”的另一条途径。“志于道,据以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自述的“道问学”宗旨。“道问学”分为五个步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是对《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具体发挥。学就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 “学”与“问”大体指获取知识的手段,“思”与“辩”则是内心的思维活动,“行”则是把知识用之于实际行动来进行具体实践。《中庸》认为如果能够按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五个步骤去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若加倍努力,那么“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任何人都能达到目的,这种认识环节的系统化和秩序化的排列,仍有其现实意义。
“诚意”是儒家一贯重视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的自觉性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诚,也就谈不上道德。《中庸》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于道德实践中的一般性的价值标准,把诚看作是贯通天人关系的桥梁。曰:“诚者,天之道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就是天道,它本身不是什么另外更高的东西产生的,而是“自成”的,它不但“自成”而且还产生万物、派生万物。在“诚者天之道也”之后,接着又说“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就是把“诚”体现出来,通过“诚”达到“天人一体”。人如果淋漓尽致地把“诚”体现出来,达到了“至诚”的境界,那么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了。《大学》则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揭示诚的心理意义。曰:“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一:谓诚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这就是说,诚泛指人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和人的情性联系在一起,“诚于忠,发形于外”,是不能掩饰的,用一些假相来掩饰自己,也可以从他的外部表现观察出真相来。
(选自张庆生《从政之道 在于明德》)
下列对“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格物致知”,着重于思想上对客观准则的认识体会,“诚意”更进一层,着重于意志和情感的推动。
B.“诚意”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以保持意志的纯洁专一,这种意志是产生强烈真挚的情感的条件。
C.“诚”在《中庸》被看作是道德实践中的唯一的价值标准、贯通天人关系的桥梁,是天道,它不但“自成”而且还产生万物、派生万物。
D.“诚”泛指人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和人的情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大学》从道德实践的角度,对诚的心理意义的揭示。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庸》认为达到“至诚”的两条途经是明白自己的本性和从事学习、接受教育,即“尊德性”和“道问学”。
B.“自诚明谓之性”,“自诚明”就是由天生的“诚”出发,达到对一切事物的了解,这就叫“性”即“尊德性”
C.《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对“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等五个步聚的具体发挥。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是认识环节的系统化和秩序化的排列,在现实中仍有意义。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学问道,进行自我修养,做到使自己意念真诚,是慎独的体现,而慎独应该是达到“至诚”的最根本的修身方法。
B.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的自觉性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诚,也就谈不上道德,因为“诚意”是儒家一贯重视的。
C.“诚之者,人之道也。”,是说人如果淋漓尽致地把“诚”体现出来,达到了“至诚”的境界,那么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了。
D.“诚于忠,发形于外”,诚是不能掩饰的,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观察出他是否用一些假相来掩饰自己。
登录并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如果说“格物致知”着重于思想上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