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39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民间写作的冲击波
“民间”源于中国文化传统,是与主流儒家文化传统相异质的“另一种传统”。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的民间线索和脉络十分清晰。但受传统文化“雅俗”观念的影响,“民间”长期处于被忽略、被遮蔽甚至被贬抑的状态。民间的意义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注意与重视,其话语理论阐释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五四以来,这种局面虽有所改观,但民间话语要么被弃置在民间文学或通俗文学之中,要么统摄于民族或民本的政治阐释之下,失却其独立的理论价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朦胧诗”正是借助潜在的民间写作成功实现对主流政治话语的“破冰”,用“新的美学原则”宣告中国诗歌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诗坛涌现出了一大批标榜精神独立和自由创造的民间诗人和民间诗歌刊物,并在“1986 现代诗群体大展”中集体亮相。韩东、于坚、《他们》、《非非》等是其代表。这批来自民间的“新生代”诗人和诗刊,强调回到诗歌、回到语言、回到日常生活、回到生命个体。上世纪90年代,韩东等则更进一步,提出当代诗歌的“民间写作”。他们将“民间”等同于“先锋”,认为“民间”真实饱满,富有生命力,是当代诗歌的重要传统和活力所在。正是在这种民间话语传统的作用之下,当代诗歌才真正拉近了与日常生活、生命个体的距离。从此,诗歌才变得真切,有了实感,也有了美感。从这一点来看,民间话语对于当代诗歌创作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当日常生活的审美取代了当代诗歌的宏大叙事之后,“民间写作”却与学院派的“知识分子写作”在争夺上世纪90 年代的诗歌话语权上发生了龃龉。“民间写作”用个体生命的“语感”、审美的“日常生活”等理念,来否定“知识分子写作”的“思想”、“理性”、“知识”和“文化”,并直接导致了上个世纪末那场旷日持久的“盘峰论争”。漫天的“唾沫”和无尽的“口水”,既淹没了执拗的诗人,更伤害了无辜的诗歌。
在消费文化的时代,一切都可能成为资本市场包装策划的对象。过去位居云端、后来身处边缘的诗歌,如今也难以幸免。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赢得网民的点击、博得传媒的关注,最大限度地获得市场和资本的认可,一直视独立、自由、创造为其生命的民间话语,现在立场也变得含混不清。当海子的那句曾被视为当代诗歌高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随处可见的房地产广告用语时;当“凤姐”抛出这么一句“我不曾听着你的歌/不曾看见你的锋芒/我知道你的坟头面朝南方/我知道你的坟在乱葬岗上”,突然向海子致敬时,我们都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这到底是怎么啦?任何东西,哪怕是所谓的“真理”,当它一旦沦为一种市场策略或理论噱头时,其虚妄的一面也就立即彰显出来。网络诗歌事件是如此,民间话语亦是如此。
(选自刘继林《民间话语:伴随新诗的成长岁月》)
下列关于“民间话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可见“民间话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尽管长期被忽略、被遮蔽。
B.“民间话语”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与主流儒家文化传统本质相同,却长期被视为“另类”。
C.传统文化雅俗观念,让“民间话语”长期处于艰难境地,使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D.五四以来,其生存空间有了向好的变化,但因诸多原因,其独立的理论价值仍然难以得到确立。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流政治话语一统天下,而“朦胧诗”却借助潜在的民间写作成功打破了这一局面。
B.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标榜精神独立和自由创造的民间诗人和民间诗歌刊物的出现,标志诗歌进入全新时代。
C.“新生代”诗人和诗刊,强调回到诗歌、语言、日常生活、生命个体,无疑是对主流政治话语的有力挑战。
D.20 世纪90 年代,韩东等将“民间”视为“先锋”,因为他们认为“民间”才是当代诗歌的重要传统和活力所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当代诗歌依旧疏离日常生活、生命个体,那么诗歌就不可能得到真切,也不可能具有实感和美感。
B.随着日常生活的审美取代了当代诗歌的宏大叙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争鸣就日趋激烈。
C.“知识分子写作”重“思想”、“理性”、“知识”和“文化”的特点,直接导致了那场“盘峰论争”。
D.重视民间话语,但也要防止其沦为一种市场策略或理论噱头,因为如此则其虚妄的一面立即显现出来。
登录并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民间写作的冲击波 “民间”源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