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垓下”问题
施 丁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时期的最后一次大战,它决定了楚败汉胜、楚亡汉兴。对于垓下、垓下聚问题,历来学者颇有异说歧见,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笔者以为垓下、垓下聚是有区别的。垓下是地区名,垓下聚是在垓下地区的聚落名。
何谓“垓下”?《说文》对“垓”的解释是“兼垓八极之地也”,据此,所谓垓下,就是八极地之下。有说垓即“堤”或“高冈绝岩”,则垓下是谓在河堤下或高冈下。以此而言,垓下必是地区名,非具体地点,犹如“塞上”、“河上”、“关中”、“山东”等等,是不能指定为具体地点的。
大致说来,楚汉之际的垓下,在睢水、洨水间开阔的平原地区。此地区当南北要冲,能容纳数十万人马驻屯和打仗。《汉书•地理志》“洨(侯国)”下有“垓下”。洨,西汉时为侯国,东汉改为县。东汉应劭注:“洨水所出。”洨水,即今之沱河,它自安徽宿州市北分蕲水东南流,经宿县、灵璧、固镇等县境,至五河县西北会浼水“南入淮”。垓下就在洨水地区、洨国(县),自《汉书•地理志》所书洨之垓下“高祖破项羽”之后,一千多年间是无人怀疑的。东汉应劭、三国魏苏林、晋徐广、南朝宋裴骃、梁刘昭、北魏郦道元、唐颜师古、北宋乐史等都信从班固《汉书》之说。
不过,苏林、刘昭、郦道元等提到了“垓下聚”。聚,聚落,即人们聚居的村落。垓下聚,即垓下地区的聚落,当是那里的一个具体地点。郦道元在《水经•淮水注》云:“洨水又东南迳洨县故城北,县有垓下聚,汉高祖破项羽所在也。”垓下聚在洨县,可谓早有定说,毋庸置疑。“县有垓下聚”之“有”字,请注意之,“有”而非“即”,则“垓下聚”非“洨县故城”。但是,号称长于地理的唐人张守节却在其所撰《史记正义》里说:“垓下是高冈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今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这是对垓下的一个新说法。唐代真源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其东十里有没有“垓下”,如今不大清楚。但这个地方在秦楚之际与颐乡相近,属陈郡苦县,而不在汉沛郡洨侯国。张守节把项刘战于垓下从沛郡洨地移至陈郡苦县,真是大错。
今人多以为,垓下在古洨国境内,几乎已取得共识,这是幸事。但对垓下聚则有歧议,有说垓下在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有说垓下在固镇县东、沱河南岸的濠城镇“霸王城”。其实此两说所争议者是垓下聚地点,而非垓下地区。
对于垓下聚,魏晋南北朝学者多有提及,只说在故洨县,未曾详言具体地点。至唐代,《太平寰宇记》卷十七,(虹县):“在县西南七十八里,即汉洨县也,属沛郡。垓下,洨县之聚落名。”又云:“垓下在(虹)县西五十里。汉兵围项王于垓下,大败之。”此书不仅把洨故城、垓下(聚)分为两处,而且明确地指出地点方位和距离,洨故城在虹县西南七十八里,垓下聚在虹县西五十里。可以说,这是迄今最为明确而可靠的说法。明代嘉靖《宿州志》卷七:“濠城在(灵璧)县南五十里。《东汉书》:‘洨有垓下聚。’注云:洨故城,在虹县西南,即此城也。”又云:“垓下在虹县西五十里。”此指出洨故城在灵璧县南五十里,“在虹县西南”即明代的濠城集。又肯定垓下(聚)“在虹县西五十里”,明代属灵璧县。它也是把洨故城、垓下分为两处的,并未混二为一。……
自唐至清,绝大多数地理方志古籍都以为垓下聚、濠城(集)皆在汉洨县境,且濠城即洨故城所在地。可谓古有一定之说,近年固镇县濠城集地区考古发掘亦可证明。濠城集、垓下聚并非一地,实为两地。
(节选自2010年9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对“垓下”与“垓下聚”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垓下是一个地名,楚汉时候的垓下是指睢水、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
B.垓下就是古代的洨国(县),位置在洨水地区,此地区当南北要冲,能容纳数十万人马驻屯和打仗。
C据史料可知,垓下、垓下聚、濠城都在故洨县境内,垓下聚的位置处在沱河南岸。
D. .垓下聚是垓下地区的聚落名,是一个具体地点,当年汉高祖就是在这里打败了项羽。
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对垓下、垓下聚的争议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
B.张守节把刘项战于垓下从沛郡洨地移至陈郡苦县是错误的。 |
C.垓下聚作为一个具体地点,其位置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 |
D.濠城集与垓下聚并不是一个地方,濠城集其实就是洨故城。 |
下列表述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垓下在古洨国境内,这一问题今人已取得共识,但对垓下聚则有歧议。 |
B.垓下就在洨水地区、古洨国(县),自从《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汉高祖在“洨之垓下”击破项羽之后从无二说。 |
C.《太平寰宇记》已明确指出垓下聚在虹县西五十里,这与《宿州志》的记载是一致的。 |
D.唐代真源县东十里有“垓下”,其地在秦楚之际与颐乡相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