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李政涛:新时代教师应锤炼的六项新基本功

来源:启点学 2022-12-05
教师队伍建设,既是一个跨时代的永恒问题,也是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重大问题。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后,如何把新政策、新理念、新目标“长”到教师身上?真正融入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最终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解决这些困扰我们多年的普遍难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于实现一种转化,即把各种纷至沓来的新政策、新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新基本功,从而让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成为在顶天中立地的教师,成为在接天气中接地气的教师。这里的“立地”,就是要立到教师的新基本功中去;这里的“地气”,也是教师的新基本功。生逢伟大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教师,至少需要具备六项新基本功。
第一项新基本功:立德树人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要体现对立德树人的“融入”和“围绕”,就要依托并聚焦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为此,“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认为,“立德树人是中国教师的第一基本功”。之所以是第一基本功,既是因为师德是好教师的第一标准,是中国教师专业成长的“魂魄”,是方向之魂、理念之魂和目标之魂。与此同时,也是因为“树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和第一目标,是所有时代教育教学的终极归宿。
第二项新基本功:研究
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要培养研究型教师。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型教师,在“双减”和“双新”的背景下,需要重点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新内容。
一是研究“新学生”。学生立场,是教师需要秉持的基本教学立场,它意味着要将学生的现实状态和发展需要,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和当年“文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文字人”相比,“数字时代”孕育出的新型“数字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早已今非昔比。因此,今天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时,尤其要关注数字化时代的学生新需要、新问题和新素养。
二是研究“新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常常是教学方式、教研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的起点。教师要对当代学习方式的变化高度敏感,密切关注“碎片化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跨界学习”“深度学习”等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而围绕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自身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是研究“新课标”。2022年版的中国新课标,不仅是课标本身修订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在育人方式改革和育人质量提升层面上的重大成果。新课标的发布,对于中小学教师既是专业发展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对新课标的理解力、领悟力和转化力,必然转化为对创新型教师在基本功上的新要求。
四是研究“新教材”。与新课标类似,对新教材的研究、解读、转化和运用,也是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共同的新挑战。多年来,诸多有关课堂改革成效的研究表明,很多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往往与解读教材能力的缺失有关,读不懂新教材的新意,读不出新教材的育人价值,更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挖掘和实现教材内容的独特育人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育人质量的提升。这与“学生研究”一样,都属于教师的基础性能力或根基性能力,亟须通过新教材的落地实施来改进和提升。
第三项新基本功:融合
走向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包括跨学科融合、跨时空融合和五育融合等。如“五育融合”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指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我看来,“五育融合”就是“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简称。对于教师而言,这意味着要思考如何让“五育融合”的政策和理念进课程、进教学、进教研、进评价,充分挖掘每一堂课的五育因子、五育内涵和五育价值,如何上好体现“五育融合”的好课,这也将成为教师教学新基本功的新标准与新要求。
第四项新基本功:协同
此处的协同,至少涉及“跨学科协同”“家校社协同”“双师协同”等。以“双师协同”为例,所谓“双师”,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师+机师,前者是“人”做教师,后者是“机器”当教师,特别是人工智能教师,或者是教育智能机器人等,也承担了教师的角色,发挥了教师的功能。如今,许多先行先试的实验学校已经开始尝试让“人师”与“机师”共同进课堂,同上一节课;二是指现实教师+虚拟教师,虚拟教师与现实教师同场共在于课堂之中,这是教育元宇宙时代的发展趋势。这些“双师”交互、虚实结合的“双师协同育人”新格局,已经呼之欲出,即将到来。在这一背景之下,对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全新要求——是否能够或善于与机师协同育人、与虚拟教师协同育人? 
第五项新基本功:评价
自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评价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独特地位与重大意义再次得以凸显。教育评价改革既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路,也是最初一公里路,这是以教育评价改革撬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代。通过这个文件和方案,“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的评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在这一重大政策文件落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个现实问题,评价政策和理念是领导和专家们想出来、写出来的,落实却是要依靠一线的老师们做出来。能否在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用好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成为新时代教师在评价意义上的新素养、新能力和新基本功。
第六项新基本功:数字化
“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所带来的新要求。新时代中国教师要积极主动顺应数字化趋势,拥抱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化教学,进而锤炼基于数字化、围绕数字化、体现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新基本功。前述的“双师协同育人”,其实也是数字化新基本功的一部分。“数字化”教育教学基本功,不只属于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也属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因为所有教师都共同身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可以说,这个时代的中国教师,谁拥有了教育数字化,谁就拥有了教育的未来。
以上就是我心目中的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六项新基本功,它们相互关联、彼此玉成。只有掌握了这些教育教学新基本功,新时代的新政策、新理念、新目标,最终才能“长”到教师身上,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许,它们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路径。
来源 | 中国教育基础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