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因为粗心,而是“积懒成笨”!

来源:启点学 2023-10-20

最近上课,检查学生几个反复强调的知识点,眼睛扫到心不在焉的小X,提问其中一个,直接不会。很小的知识点,不想继续纠缠耽误上课,就要求他下课背过,等大课间时找我检查。

大课间时,小X迟迟不来,问同学,他说:“小X在走廊上和几个同学玩得正高兴呢。”我让他把小X叫来。不一会儿,小X来了,顶着一头的汗。

我让他背那个小知识点,他说:“我背不过。”

我批评他:“这么简单的知识点,课上反复强调,以前也让你们背过多次,现在又给你课下时间准备,这是笨还是懒呢?”本意是让他反思自己懒惰、不努力,后面的话我都想好了。

结果他不按套路出牌!他认真思考后告诉我:“是因为笨。”从教二十年,这是第一个面对老师的诱问,在“懒与笨”之间选择“笨”的孩子。

问题是:他根本不笨!看着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前一刻还在走廊上活蹦乱跳,反应敏捷,现在却为了应付我,说自己“笨”,我又好气又好笑。

这个孩子是懒太久了,以至于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词:积懒成笨。 

孩子并非不聪明,只是懒惰

 

作为一名教师,每当接初一新生,总会有这样的感慨:无论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有多积极,甚至不需刻意观察,你总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内,“被迫”先认识一部分同学——特别调皮的和特别懒惰的。

尤其是特别懒惰的孩子,开学三两天后就原形毕露,即便很少的作业,他们仍然完不成。责问时,他们往往皱着小眉头,或者瞪起大眼睛、小眼睛,做无辜状、痛苦状、沉思状、默然状……

与其一番交涉后,表示一定改,然而,并没什么改进……这些孩子主观上已经放弃了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进入“休眠”状态,与作业“消极对抗”的状态。

这个毛病怎么养成的呢?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他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每天作业做到很晚,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文章的背诵,他磨磨唧唧,晚上九点多时磨累了想睡觉,他爸说:背不熟不许睡!他把眼光投向我,我说:听爸爸的。那天晚上儿子边哭边背,从悲伤背到绝望,终于背过。从此,他意识到:可以拖,但不能不完成。 

我想,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感受到家长的不同态度时,心理上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辅导孩子作业,确实是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孩子一放学就只想玩,得三催四请才不情不愿拿出作业本。好不容易坐下来,又迟迟下不了笔,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对着书本发呆,或者直接说——我不会做。

多少家长此刻都会怀疑人生: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今天才学的知识,现在就忘了?”“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怎么就不会做了?”

处在这种情绪崩溃的边缘,很多父母就容易做出以下行为:

要么死死盯着孩子写作业,发现他不会就马上提点,发现他做错了,恨不得替他做;要么心怀仁慈,放孩子一马——没关系宝贝,明天早上再做。

这些做法,只可能导致孩子不会独立思考,产生更多的依赖。不愿主动学习,觉得学习是别人的事,做错了有人帮忙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找借口......

家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家长温和而严格,给了孩子尊重与必须遵守的底线;家长态度强硬而要求严厉,给了孩子底线,也施加了很大压力;家长态度模棱两可,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家长完全不管,给了孩子不努力、不学习的理由。

 

习惯了偷懒,孩子就会假勤奋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会严重耽误孩子的学习。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却不了解,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深层次的懒惰却无迹可寻。孩子认真听课,回家后也一直做题,为啥成绩就是上不去?

面对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大胆评价: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学生在“假努力”。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劳任怨,实际上学习时懵懵懂懂,成绩一塌糊涂。他们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为方法不当、效率过低,导致最后只有6分收获。

但凡遭遇成绩滑坡的孩子,往往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真懂;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真会;题目拿来就做,还没审好题;做完题就不管,哪怕没检查;发现做错题,都归结为粗心;刷了无数的题,从不做归纳。

这就是低质量的勤奋,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刻苦,实际上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不是不停补习就能脱胎换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伪勤奋”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所以,请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考答案;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付出的学习时间越多,收效却越小。

孩子饱受“伪勤奋”的折磨,就因为没找对方法。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

没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常反思,常学习,常改进。

不想让孩子“假装勤奋”,自己就不要做一个“假装关心”的父母;不想让孩子“积懒成笨”,自己就不要做一个总是“越位”的父母;不想让孩子“厌倦学习”,自己就不要做一个“态度摇摆”的父母。

要明白: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指望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大人的时期,很多孩子之所以懒,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了避免孩子在“懒惰”的坑里越陷越深,我们要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并指明方向。

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在家庭,无论孩子聪明与否,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凡事不要投机取巧,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意识和习惯。

孩子遇到困难,正是培养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契机。家长应该陪孩子冲过去,而不是态度摇摆、怨天尤人或散手不管。你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你的做法给孩子做出了“行”的榜样。

那些已经养成懒散习惯的孩子,并非无药可救,但是凭孩子一人之力也不能战胜长久形成的习气,他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援助。

首先,家长要学会真关心,把钱花在刀刃上,不盲目从流,适合孩子才好。用检查代替唠叨,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狠得下心来管教,不纵容,不偷懒。

其次,老师要学会真辅导。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高度关注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和家长商量对策;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更高效、更专注地学习。

最后,关键在自救——孩子要学会真努力。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最重要的事;积极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就问;积极学习,多动笔,多阅读,多练习,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难免带点绝情。如果不逼孩子一把,他就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不会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正确教育、督促与引导,帮助孩子成才。

 

来源 | 新校长传媒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