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五字评课法

来源:启点学 2023-10-20

我想表达一个观点,不能用公开课、示范课评价标准来评价一线教师常态课。常态课犹如“家常菜",好吃又有营养,因此,我在这倡导用“宜疑绎忆移”这五个字来评价一节常态课优劣。

现概述介绍如下:

1

宜:目标适宜

依据课标、教参、生情来确定一节课目标,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即目标要适宜。需要提醒的是课标要求是保底目标,上不封顶。

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目标书写要求适宜、具体、可测、分层;目标不要太多,原则上2至3条;目标要体现知识方法、思维、素养多个维度。每条尽量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来书写,尤其是行为动词尽量不要用"理解、掌握"等不便于检测的模糊动词,用易量化、具体词语来转化。

更高一级要求站在思维素养层面来撰写学养目标。若能把行动方法、学习内容、达到标准及渗透学科素养能整合到一块来写会更好。

另外,若能从以往指出知识学习重难点走向梳理出核心概念、关键能力会更棒。

若能定出目标达成检测指标、路径、方法会更完美!

2

疑:设疑恰到好处

知识学习要问题化,问题设计层次化。不能把习题当成问题;问题要有层级和梯度。要逐步减少浅层次、封闭、思维空间小问题;少采用直问,多采用“曲问”、追问。

问题设计不能碎片化,要指向主干问题,框架问题,核心问题,“胖”问题。若有指向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发生的挑战性问题会更好。

问题设计不能随意化,要紧扣课标、单元目标、核心概念确立、关键能力形成来创设问题。

课堂上要减少检查知识和理解类问题及管理类问题;多增加鼓励学生去交谈和思考的问题。事实性问题问题少些,程序性问题、策略性问题要多些,更要关注与元认知有关问题设计。

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要关注课标、教参要求解决问题,还要有教师提出或串联问题。最好能把上问题按逻辑、因果关系构成问题键,形成问题系统,即从问题设计走向问题化系统设计。

3

绎:问题得到了解决

问题要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方法解决。尽量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去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素养。

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路径去解疑,释疑。

关注、研究预设问题,又不忽视、淡化生成问题的解决。

借助追问、关联,让学生产生新问题;问题解决后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过程进行梳理、反思,改善与提升学生元认知技能。

4

忆:让知识方法思维构成系统

让学生自己小结,课堂上说出来,课后写出来;提倡用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小结;建议从三个角度小结:知识、方法、元认知。

课堂小结环节三级跳。从小结主体看:教师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学生独立小结。

从小结内容看:仅对知识点小结学到了什么?指向学习内容;对知识点小结外,又对学习方法、学科思想进行小结:用什么方法学?学习策略即认识策略;对知识点小结外,又对认知策略小结外,还对元认知策略进行反思:解决问题时我积累了什么经验?我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即对认知计划实施监控。

从小结使用工具看,没有工具;教师指定工具:思维导图、鱼骨头图、学习导图、5R笔记法等;学生选择喜欢工具。

从总结呈现方式看:心理想一想;说出来;写出来再分享,思维可视化、作品成果化。

5

移:课堂练习有效度,达标率高

课堂练习不能少,课堂练习效度要高。

教师要学会试题设计,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

要减少机械性死记硬背的题,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

课堂练习要像考试那样严格要求,限时、独立、规范作答。

练习达标率是评价一节课好坏重要指标。

总之,评价一节课好坏就五个字:宜,目标要适宜;疑,设疑、质疑、生疑;绎,解疑、释绎改变了认知、思维层级;忆,小结、记忆,让知识方法思维构成系统;移,迁移、练习、应用,课堂练习有效度,达标率高。

作者系中国教师报特聘专家、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