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教育界,有一个尴尬的局面:政府其实并不愿意把升学成绩、考试结果作为评价一个学校的标准,但是社会、家长和老师又没有别的方式可以评价——换句话说,我们的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有权威性的、社会公认的评价学校的体系。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督导体系和评价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督导,是政府对学校底线性的要求,是对学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落实课程、学校管理情况等办学行为方面的要求。督导的任务,就是看学校有没有突破底线,是不是按照要求办学,这是一个考查学校的规定动作完成与否的体系。但是,至于学校对规定动作是超额完成还是基本完成,是完成得良好还是完成得优秀,这就属于评价和评估的范畴了。
对学校,我们要用一套科学的体系来评估。看一所学校办得到底怎样,肯定不能简单地用升学成绩来评价——这就是今天导致我们盲目追求生源与成绩、导致应试教育盛行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建议重新设立两个体系:或者把现在的督导体系改成两个体系,或者充分利用现在的社会化机构,让它们一个完成督导的任务,另一个建成科学的评价与评估体系。这样的体系,基于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是科学完善的,维度可以很多,评出来后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布。
怎样的评估标准才算好呢?让素质教育多占比重,将考试结果的比重降低。建立这样一个评估和评价体系是很重要的。
此外,我从清华附中国际部认证的一些事务落实中体会到,若要优化督导效果,我们要么调整督导的思路和做法,要么改变自己的督导体系。虽然目的都是看一所学校是否达标、是否符合政府的要求,但是国际部认证的一些做法和督导的一些做法完全不同。国际部的认证,特别重视学生、家长、管理团队和老师的感受,以及上述各方对学校发展的评价,重视评价体系里每个相关方对这个学校的感受,而对固定的文件、文本和制度反而没有那么关注。国际部的工作人员利用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能够很快地发现一所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发现其教育水平到底如何。国际部所要关心的,并不是学校有什么样的理念、有什么样的规章制度,而是所有种种理念制度在推行之后落实到老师、学生身上,以及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不是看你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子,而是看他们实际上成为什么样子。
这种更重视现状和实际结果的评价,远远优于针对制度、程序层面的评估。评价和认证督导体系的建立,将会促使所有的学校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让真正优秀的、做得有特色的学校脱颖而出。在向社会公布评价标准的时候,应当选择很多不同的维度,比如艺术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德育、国际视野,等等。这就像体检,很难说出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比,哪位是更好或者更健康的,但是总体而言,各项指标都好的肯定就好。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计算总分,给出排名。只要有一个科学的体系,相信大家都会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看清你这所学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综合水平到底如何。在这里,考试成绩就只是其中一项,如果校园不安全,孩子在校的身体素质下降得很厉害,我相信一些家长不见得会把孩子送进去。因此,在当前的督导体系之外,再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和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总体而言,各项指标都好的肯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