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质量发展” 和 “双减” 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两个热词,特别是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号召行动起来。那么,“高质量发展” 和 “双减” 矛盾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应该怎样做?教师面临哪些困难,该怎么办?这些是教研机构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双减” 与 “高质量发展” 的目标完全一致。从字面来看,一方面要 “发展”,另一方面又要 “双减”,好像有点儿矛盾,但从内涵来看,二者并不矛盾。“双减” 减的是作业负担,是过度培训、超数量和超难度作业带来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负担,减的是家长的焦虑。“减” 是手段,最终目的是 “增”,提高学生包括身心健康、学业质量、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等,这也是 “高质量发展” 的内涵。
其次,“双减” 要求学校升级教育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双减” 让学生回归学校,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学生成长的本源上来思考和行动,如何让学生愿意、让家长放心?关键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学足学好,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还要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学校要从国家课程和课后服务、课堂学习和课下作业、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等多个角度整体考虑,调整教育供给的结构和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
再其次,教研员要和教师一起迎接挑战。落实 “双减” 政策,优化学校教育供给,最终都要靠教师去落实。而教师的课后服务时间延长、校内教学要求提高、校本教研时间又减少,所以挑战巨大,当地教研部门和教研员应迅速行动,和教师一起迎接挑战。“教研” 是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专业保障制度,在推进国家课程改革、指导一线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持续发展、服务教育行政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专业作用。在 “双减” 背景下,教研系统更应该主动作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围绕工作重点和难点,升级教研服务,以多种方式为教师赋能。
通过组织活力赋能
我国拥有健全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每一级教研的功能。在省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地市级和区县级的教研机构可增设综合教研室,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提高校长、教学校长和教研组长规划学校课程的能力。
例如:组织 “微专题+” 课程研修工作坊,指导各学校重新修订课程方案,统筹做好课上和课后服务的 “一体化课程设计”,给学生提供规范、系统、丰富、可选择的优质课程,特别是要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补齐以往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教学短板,实现 “一校一案”,以满足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爱好、特长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个性化的需求。
通过教研课程赋能
教研转型升级,强调教研活动课程化。应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围绕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整体设计本地区分年级、分学科的教研课程。
例如: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完整经历做事的过程,获得丰富的经验,形成较为稳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兴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海淀区构建了 “5+M+N” 必修、必选与选修相结合的学科教研课程,通过工作坊、案例研发等方式帮助教师理解课标和教材,学会制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形成挑战性学习任务,提升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及持续性评价的能力。这样的教研效率高,让教师感到被理解、被支持,还有助于其建立教学自信。
通过项目研究赋能
强调循证教研,基于证据进行教学和教研的改进。教研员要提高站位,并扎根课堂,能够洞察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以项目研究为载体解决问题。组织教师形成研究和实践的共同体,通过 “问题—专题—研究—实践—改进” 流程,解决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范式为教师赋能。
例如:挑战性任务的设计和课堂实施对教师来说是难点,就以具体的教学单元为例,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讨论选择适切的情境素材,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能够造成学生认知冲突、针对学生认识障碍的学习任务,完成任务的学习行为以观察、分析、解释、预测、探究、说明、设计、评价、推理、建构模型等为主,学生进行这样的关联思考、动手实践,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思维容量大,学习质量就高。
通过链接转化赋能
教研员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影响力和组织力赋能教师。一是链接学科专业、学科教学的专家共同开展研究与实践;二是链接学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科技进步等信息资源,指导教师建立设计挑战性任务的基本思路;三是链接学习体验,将传统的教室空间因需组合,创设新颖的虚拟空间,营造和谐的人文空间,让教师基于项目、基于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获得的经验更容易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四是链接优秀经验,搭建校际、地区之间稳定的专题交流平台,有助于教师把个体的优秀经验转化为群体的优秀经验。
通过成果提炼赋能
提炼和推广教学的优秀经验非常重要。要指导教师将实践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和理性表达,以此深化理解、提高认识。还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先行示范。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 “童心作业二格笔记”、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 “小豆包起航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 “语文个性化作业” 等课程案例,就在海淀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研是教师发展遇到困难时的强有力专业支撑。以 “双减” 为核心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好 “校内提质”,为教师赋能,就是帮助教师获得 “带得走” 的能力,具有 “从0到1” 的智慧和直面教学挑战的勇气,能够使教师更有创造性、更有激情地工作。
来源于教研报,后由明师俱乐部进行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