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学生减负不成功的根源是什么?是补课班吗?老师一语点破

来源:启点学 2022-11-19

现在中小学都在实行减负,但是私下里家长之间的较量也正式拉开帷幕,不少家长觉得,即便是双减,也不能在孩子学习问题上有所疏忽,正因如此,家长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加地重视。

甚至从学前班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较量,花较贵的钱,让孩子进好的幼小衔接,甚至有家长直呼:现在的试卷考题,简直太难,家长都不会,更何况一二年级的孩子。


中小学生减负不成功的根源是什么?并不是补课班,老师一语点破

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家长都是有目共睹,很多人以为双减政策以后,学生会轻松下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些学生甚至比“减负”前还要累。

为什么没了辅导班,孩子依旧这么累?中小学生减负不成功成“谜团”。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在补课班,老师一语点破:孩子减不了负,最根源的问题在于“考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试卷出题人不再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没有特别统一规划开始范围,一些学校可能会请一些教研员,或者专门出题的教师,进行题目的排兵布阵。

这样一来,一些纯思维类的题型就会直接进入试卷,甚至会玩文字游戏。

比如:学校准备了12个篮球,准备分给4个班级,每个班级可以分到3个篮球。这是一道判断题,不少同学都觉得是对的,但实际上,题目上平没有说平均分,显然这是错的。

像这样的题目也越来越多,不是学生不认真,而是出题人更愿意另辟蹊径,转弯抹角不让学生得分,即便是知识掌握好的,也有可能做错。

现在的90后教师居多,面对00后,乃至10后的学生,可能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成绩。

至于是否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如何制定学计划,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并不在课本范围之内,很多老师也就忽略了这一点。

有些学生就会紧紧学习课本知识,拔高一点都觉得有难度,教师如果不提醒,可能自己也就松懈了。

有考试就有比较,在这样的竞争下,不少家长扭曲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让孩子疯狂“内卷”。

即使没了补课班,一些家长还是在想各种方法,让孩子多学一点,除了常规的请家教以外,还有的家长直接让孩子上“智力开发班”。

分析:减负压力不成功,家长需要积极调整教育方法

都说学习压力大,但是每年高考600分以上的学生也不占少数,每个阶段,学生的智商,认知都不一样,所以并不是题难了,超纲了,可能是教育观念变了,未来的可能性更多了。


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家长认为可以不会题目,交给老师就好了,自己不想辅导,更不愿意参与,教师才是成绩的第一责任人,学习好坏只是分数,其他的只要供足就好了。

把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相反的道路,只是在应试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准则,以及自身评价。


不能因为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完全不看分数,要做到劳逸结合,兴趣和分数并驾齐驱。发展好自己的兴趣才能提起学习兴趣,间接的提升分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只有调整了教育观念,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有难度的试卷,才会愿意去挑战。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如何带着孩子,应对“超纲”习题呢?

夯实基础,把书本学透,就不存在“超纲”:现在的考试更注重题型的多变性,如果只是一个难度,分数都很高,拉不开档次,可能对于参考的学生也不公平。

因此,只要在平时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透彻,就能举一反三,如果换一个问法,或者变点细节就不会了,说明还是学得不认真,那就要重新做规划,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总结答题技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己要总结答题技巧,仔细读题,总结易错点,然后慢慢养成自主总结归纳的习惯,把自己学到的变成笔记,慢慢消化。

题型类别也很重要,不错过书本上每一个知识点细节,才会获得高分。

家长可以督促孩子自己总结,反复做错的题,慢慢地就会贯通知识点,分数提升也快。


写在最后:减负并不是单纯减少作业量,增加假期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而是各个部门都要相互配合,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找乐趣,寻找自己今后发展的兴趣点,家长更是要从自己孩子出发,不盲目攀比,不施加额外压力,经常和孩子谈心,多做沟通,学生就会有更大的进步。

(本文章内容皆由网上转载,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