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市四校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
C.趋向“三教合一” |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宋朝 |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
B.“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
C.“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区别 |
D.“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壮大 |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
B.希望人们放弃功名利禄 |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科考功名的需要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元朝的高压统治 | D.国家政策的影响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A.李贽 | B.王夫之 |
C.黄宗羲 | D.顾炎武 |
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 |
B.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C.c:魏晋南北朝隋唐道佛发展,儒学受冲击 |
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遗其体而求其用” |
B.“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
A.李贽 | B.林则徐 |
C.张之洞 | D.梁启超 |
《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 B.严复的译笔古雅耐读 |
C.维新思想家的宣传推介 | D.书中的思想足以警世 |
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材料表明陈独秀
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 |
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
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 |
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 | B.重视道德 |
C.思想自由 | D.民主科学 |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A.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
B.接受苏俄的帮助建立自己的武装 |
C.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赢得民族独立 |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学习资料是
A.《井冈山的斗争》 | B.《新民主主义论》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论十大关系》 |
2010年7月30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逝世。1957年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方针 |
B.“百家争鸣”方针 |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
C.确立科技攻坚重点 |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
邓小平同志会见加拿大客人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姓“资”姓“社”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 |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
C.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D.感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加尔文教派认为:为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天职观”。从中可见,天职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
A.严密的社会分工 | B.追求社会财富 |
C.人人为上帝服务 | D.平等的劳动观 |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
B.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
C.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
D.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近日在中山大学说: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解的“黄金”及其作用是
A.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
B.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相对时空观 |
C.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 |
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革命性变化 |
贝多芬用音乐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理念。据此判断,贝多芬的作品体现的时代主旋律是
A.启蒙时代的自由精神 | B.工业时代的自由主义 |
C.古典主义的英雄情结 | D.现实主义的批判意识 |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连纳粹头子戈培尔也对这部作品表示钦佩。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
B.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 |
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
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侧重点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4分)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中国某省教育的相关信息
|
学校(单位:所) |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
||||
小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小 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
1949年 |
27476 |
66 |
41 |
193 |
3.89 |
1.77 |
1998年 |
34480 |
4635 |
303(含两所民办学校) |
951 |
571.5 |
51.4 |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主要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什么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下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儿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
材料二 比起过去的六百年,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1897年《伦敦新闻报》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6至17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差异的经济和思想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蒸汽机和电力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