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高中名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脊梁(jǐ)潜力(qián)剿袭(chāo)泥古不化(nì) |
B.熨帖(yùn)哈达(hǎ)崴脚(wǎi)力能扛鼎(gāng) |
C.朱拓(tà)刹那(shà)弄堂(nòng)兵不血刃(xuè) |
D.颓圮(pǐ)扁舟(piān)祈祷(qǐ)模棱两可(léng)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因年代久远而皲裂如沟壑的树皮,仓劲倔强而风骨犹存的寥寥枝条,无不向世人诉说着曾经拥有的风华和辉煌。 |
B.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则保身的遁世者。 |
C.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质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 |
D.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四城市室内空气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
B.大量事实证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
C.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
D.湖南卫视于第四季重磅推出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再掀收视狂潮,节目形式、内容十分活泼,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 |
楼在古代作为名胜,诗人多有登临赋诗的雅兴。下列诗句,不太可能题在岳阳楼的一项是( )
A.莫道巴陵湖水阔,长沙南畔更萧条。 |
B.白浪翻江无已时,陈蕃徐孺去何之。 |
C.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
D.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毛 诗 序》①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②,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③,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
注:①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为古文。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又称“毛诗序”。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②谲谏:含蓄地批评。③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正:使……端正 |
B.先王以是经夫妇经:经纬、治理 |
C.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刺:讽刺 |
D.是谓“四始”,诗之至也至:极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诗者,志之所之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C.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D.《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 |
B.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它们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的统一性。 |
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 |
D.《毛诗序》提到了《诗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都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B.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C.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D.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分)
(2)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分)
(3) 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蝶恋花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杜宇”即“杜鹃”,叫声凄惨。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其间旦暮闻何物? 。”
赏析上片“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中“系”字的妙处。
本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出词人何种情感?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雨果与中国现代作家
钱林森
法兰西杰出的传记大师莫洛亚在给雨果写传时,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时间可以淹没大海,但淹没不了高峰。”雨果这位“在文学上雄踞时空的王者”,无疑是人类精神文明领域里难以超越也不能淹没的高峰。
中国作家结识雨果已经近一百年。当伟大的雨果以其壮丽风采开辟着一个理想的正义世界的时候,当他以浪漫主义的狂飙之势席卷风云变幻的欧罗巴的时候,中国还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尚未向世界打开广泛的视听。雨果进入中国,那是“五四”运动蓄势待发、新文化火炬即将照亮黑暗中国的时候,将他引入国门的正是高举“五四”新文学火把的先驱鲁迅,那是历史的遇合,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前,鲁迅就在中国“荒寒”的文坛“求新声于异邦”,对“立国”“立人”与“立文”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呼唤。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奠基者,他接纳外国文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改良人生,振奋民族精神。这是他在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大交汇过程中获得的现代意义上的价值取向,也是他着眼于文学艺术与民族盛衰关系的总体考察所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唯有通过文学艺术才能真正疗治弱国子民的灵魂,振奋民族精神。由这一基点出发,鲁迅在世界艺术之林里,广为求索。鲁迅于1903 年,通过日文率先翻译了大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片段《哀尘》,从这位西方文学上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手里接过火种,来温热、唤醒尚在黑夜中沉睡的国民。雨果在这篇作品中所反映的异国人生的苦悲,无疑使年轻的鲁迅产生了感同身受的联想与共鸣。雨果书中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他们的辛酸、他们的挣扎,以及善战胜恶、理想穿透现实的“摩罗”(浪漫)精神,让鲁迅照见“吾国吾民”的身影,契合了这位中国文学青年的期待视野。由鲁迅开始的与雨果的初访和对话开辟了中法文学交流新篇章。
考察中国作家走向雨果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更看重小说家雨果,而非大诗人雨果,或戏剧家雨果。中国作家和广大读者更亲近小说家雨果,那是因为他在其小说巨构中,以浪漫主义博大的胸怀与高远的思想境界,艺术地再现了不仅西方,而且东方都面对的这些重大社会课题:专制与人权,法律与公理,贫与富,革命与人道。这不仅使西方人,而且也使东方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产生精神上的共鸣。雨果的小说不仅提出了人类社会共同的命题,而且激荡着深刻动人的人性和人民性,具有永恒的意义。
中国现代作家对雨果的受纳是色彩异呈的。小说家茅盾喜爱雨果作品是因为作者“歌颂的诅咒的正是我们所歌颂的诅咒的”;诗人郭沫若,吸引他的是雨果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女作家冰心读雨果的作品,从中找到了她所一直欣赏的“爱的哲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巨匠巴金也是深受雨果影响的作家之一,读巴金的作品,我们也时时能感受到那些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彩。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现代作家是沿着鲁迅所开拓的路径,注重于精神层面和人格力量的吸取来接受雨果亲近雨果的。
21世纪的人们,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仍然需要他的歌唱,需要他的精神,这位“雄踞时空的王者”,这个不可淹没的高峰!
下列叙述,不属于鲁迅将雨果介绍到中国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蓄势待发的时候,鲁迅在中国“荒寒”的文坛“求新声于异邦”,对“立国”“立人”与“立文”进行独立的探索。 |
B.鲁迅率先翻译了大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片段《哀尘》,由他开始的与雨果的对话开辟了中法文学交流新篇章。 |
C.雨果的思想正好契合了鲁迅在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大交汇过程中认定的“改良人生,振奋民族精神”这种价值取向。 |
D.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民尚在黑夜中沉睡,雨果作品所反映的异国苦悲的人生和善良的灵魂等,与中国国民的状况相似。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巴金深受雨果的影响,在其作品中我们时时能感受到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彩。 |
B.雨果在进入中国之前,就以其浪漫主义的文风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
C.中国作家不看重诗人、戏剧家雨果,只看重有博大胸怀与高远境界的小说家雨果。 |
D.以鲁迅为先导的中国现代作家注重从精神层面和人格力量方面来接受、亲近雨果。 |
为什么说雨果是“雄踞时空的王者”,请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在时间的深处静静飘香
申海琴
一位美丽的女子乘着一顶精美绝伦、雍容华贵的花轿,吹吹打打地被抬进了兵部右侍郎范钦的家门。轿内端坐的新娘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渴盼。她几次掀起盖头,弓起右手食指,将轿帘轻轻拨开一条缝,透过一线缝隙,向范家大院的深处望去。
在红盖头掀起的那一刻,女子用灵澈的目光迫不及待地去找寻那神秘的天一阁。当她第二天手提裙摆,激动地快速穿过凤竹林,一步一步靠近藏书楼时,却才发现 “女不上楼,书不出阁,外姓人不准上楼看书”的禁令。她如雷轰顶般地两腿一软,一个趔趄跌倒在天一阁厚重的背影里。
这位女子就是钱绣芸。
钱绣芸是当时宁波知府的内侄女,才貌双全,酷爱读书。为了能阅读天一阁的藏书,她托太守为媒嫁给了范钦的后人。却因族规的禁止,终生只能仰望那个楼梯而不得上楼。就这样,这一禁令揉碎了一位女子一生的梦想。于是,钱小姐便遥对书阁没日没夜地绣芸草,一棵又一棵,绣得那么专注,直到指尖滴血。这芸草在古代是防止藏书遭虫蛀的一种香草。从此,钱小姐以绣芸草为念,把自己的芳名也改成了“绣芸”。一年又一年,当岁月和渴望渐渐化作女红中的芸草,钱小姐眼眸里的那一半憧憬一半忧伤,如静静流泻的清香,深深地渗透了绸缎上的芸草。
窗下,钱小姐趴在堆满了无数绣芸草的梳妆台前,双手托着腮,一双忧郁的眼神专注地凝望窗外。窗外,滴答作响的梧桐雨穿越了钱小姐的一生,细雨缠绵,一点一滴流淌在钱小姐的心上。她回望自己的点点时光串成花样年华,年华中是对天一阁的步步临近、无限期望与深度失望。族规如刀,无语凝噎。她只得将无限的憧憬尘封于岁月的深处。
钱绣芸对天一阁的渴望日日凝眸,凝眸处是一种对文化的痴情,无论步履怎样艰涩流离,她的目光还是那么专注,哪怕专注的寄托已成幻影,她也要守望终生。
清凉的雨滴浸润在空气里,湿了窗户,钱小姐用纤柔的手指写下思念这个词语。恍惚间那深重的雨雾后面,她又望见天一阁厚重的影子。她就这么念想着,等待着,憧憬着,不觉已将一生苍凉的时光全部耗尽。她终于在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化作了一缕轻烟一缕香魂,静静地飘向了来世的轮回里。
后来范钦的后代在天一阁的对面修建了天一池,假山上有一块石头是位女子的形象,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一生未能登楼郁郁而终的钱绣芸。石像上那双望穿秋水的眼睛依然与天一阁遥遥相对。
范钦用《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自己的藏书楼命名“天一阁”,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书楼免遭火灾。说来也怪,天一阁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竟然未曾引起过一次火灾,成为中国书史上的一大奇迹。天一生水,防住了火,却也锁住了阻隔了一位如水的女人。
寂寂的时光里,当年那纯白的心事缱绻着悲凉的味道。钱绣芸像一只美丽的丹顶鹤,高蹈而来,翩翩而去。从此,天一阁因为钱绣芸而更加熠熠生辉,钱绣芸因为天一阁成了永恒的话题,她是幸还是不幸?天一阁不语,依然以绝世的风姿看光阴如梭穿过。
古朴典雅的天一阁经历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它那脆弱的木质藏书楼和纸质线装书,承受了岁月的侵蚀,显得有些老迈了,范钦老先生的青铜雕塑也早已锈迹斑斑。竹风月影,啾啾鸟鸣,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中国藏书史上令人神往的一页。天一阁因为范钦和范氏子孙坚守藏书、护书的执著以及他们长久不衰的操守和意志而存在,并成为文明古国藏书界的孤品珍品。它的存在成为一个民族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范钦在二十余年的官宦途中,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有着十五代书香家史的范钦生性爱书,每到一处做官,便刻意搜集当地的各种刻本,无法购买的,就雇人抄录。他又兴建天一阁,将书籍分门别类收藏。图书只要进了范钦的天一阁,犹如石沉大海,这也应了他“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家规。
如果说历史上许多名媛都是因为舍生取义而流芳百世的话,那么她们所取之“义”却各不相同,虞姬追求的是英雄气概,祝英台追求的是爱情至上,李清照追求的是悲情寄托,而惟有钱绣芸追求的是文化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钱绣芸比起其他名媛而言更伟大、更深沉、更唯一。正是钱绣芸用她的一生追求向我们后人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天一阁的文化魅力所在。
天凉了,秋风吹过天一阁的长林,树叶儿沙沙作响,仿佛是翻动书页的声音,又像是钱绣芸一声声的叹息。一壶茶已尽,一季花已谢,岁月已渐行渐远,钱绣芸的生命亦已化作美丽的蝶衣。她生前徘徊阁下却不能看书、哪怕连采一片芸草奉献给书阁防虫的资格都没有。那种忧伤和惆怅纵使天荒地老也让人心碎血沥。
冥冥之中,她的香魂终于凝固成了一尊石像,永远地坐落在天一阁的对面,可仍与天一阁生死相隔。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却无缘相见。
绝望的泪水一滴一滴顺颊而下,年复一年,终于汇集成池----天一池,终岁守候在天一阁的对面。在守望中,钱绣芸以一种渐趋终极的姿势诠释着生命的历程和情感的流向,她让自己的灵魂又化作一片片芸草,在时间深处静静地飘香。
守望天一阁,其实就是一位绝世女子对文化品位的一种终生追求。
(选自《散文百家》 2013年03期 作者申海琴 有删改)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一段从钱绣芸嫁入范家时的情景写起,有何作用?
理解文中的划线句子
⑴窗外,滴答作响的梧桐雨穿越了钱小姐的一生。
⑵它的存在成为一个民族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简要分析文中范钦这一形象的特征。
面对钱绣芸在时间深处的“灵魂飘香”,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胜利,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30字,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
水
(法国 蓬热)
水在比我低的地方,永远如此。我凝视它的时候,总要垂下眼睛。好像凝视地面,地面的组成部分,地面的坎坷。
它无色,闪光,无定形,消极但固执于它惟一的癖性:重力。为了满足这种癖性,它掌握非凡的本领:兜绕、穿越、侵蚀、渗透。
这种癖好对它自己也起作用:它崩坍不已,形影不固,惟知卑躬屈膝,死尸一样俯伏在地上,就像某些修士会的僧侣。永远到更低的地方去,这仿佛是它的座右铭。
水从我手中溜走……从我指间滑掉。但也不尽然。它甚至不那么干脆利落(与蜥蜴或青蛙相比),我手上总留下痕迹、湿渍,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挥发或者揩干。它从我手中溜掉了,可是又在我身上留下痕迹,而对此我无可奈何。
水是不安分的,最轻微的倾斜都会使它发生运动;下楼梯时,它并起双脚往下跳;它是愉快而温婉的,你只要改变这边的坡度,它就应召而来。
(二)
水
水(化学式: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混入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电离子,导致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的资源,广义再生资源。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请从文体的角度,分别分析以上两篇短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
根据你对水的了解 、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写一段以“水的启迪”为主旨的文字,不少于12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下面是一则流传较广的“楚王失弓”的故事,请根据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荆①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
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②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注 ①荆:就是楚。②老聃:老子。
文中楚王、孔子、老子三个人对“楚王丢失弓箭”一事发表了看法,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你最欣赏谁的人生境界?为什么?
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含义及所体现的君、儒、道三家思想的异同(200字左右)。(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