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耶(sū)咒(dǔ)邻(pí)相为命 (gēng)
B.慢(bū)尔(wǎn)讥(qiào)怏不乐(yàng)
C.央(miǎn)吮(shì)星宿(xiù)炙人口(kuài)
D.角(yú)怨(mái)皮(xián)前合后(yǎn)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同衾恓惶再接再厉煞费苦心
B.盘桓题纲杳无音信良辰好景
C.陶冶自栩锱铢必较一蹴而就
D.规矩付梓迄今为止涸澈之鲋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孩子们为什么老丢三落四、得鱼忘筌?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不懂得收拾保管自己的物品;二是有些家长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B.为了用合理的时间规划高成功率地实现美国名校梦想,越来越多的家长入读美国私立高中作为进入世界名校的跳板,而选择直升美国精英高中。
C.国际汉语教师去到国外,代表着中国,他的中国文化学识修养、他对教学方法的熟悉程度、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情绪和礼仪的表达,都会影响到汉语言和文化传播的效率。
D.尽管在一系列的打折措施中,铁路会失去太多的利益,降低运营的利润空间,但是收获的却是市场的认可,还有民意,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能球员韩镕泽药检呈阳性,中国足协决定给予他警告,并罚款5000元;给予俱乐部警告和通报批评,并负担追加20例兴奋剂检查费用20000元。
B.中方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应全面权衡和充分考虑各方权益,在法制和秩序的框架内妥善处理有关分歧。
C.物价部门表示,高速公路收费涨价的原因是由于新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收益较差,还款能力偏低,通行费收入不足以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更谈不上偿还贷款本金的结果。
D.伴随着西博会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西部地区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
先秦时期,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蜀文明,是一支灿烂的古文明。古蜀文明连续发展演变达2000余年。
古蜀文明的起源,从历史文献可以追溯到蜀山氏,从考古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这个时期是古蜀历史上的传说时代,在古史记载里是蚕丛、柏濩和鱼凫等所谓“三代蜀王”角逐争雄的时期,也是古蜀酋邦社会的形成时期,同时也是古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时期。
约从夏商之际到商周之际,是古蜀文明的形成时期。约在夏商之际,在成都平原中部形成了以广汉三星堆古城为中心的古蜀文明,显著标志是建于商早期的规模宏大的古城,它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明最初城市的聚合业已达到相当水平,早期城市生活方式初步确立。对应于历史文献,这正是“三代蜀王”角逐争雄,而以鱼凫王统治的建立为终结的时期,意味着高于史前酋邦制的阶级国家已经诞生。在这个时期的中后期阶段,出现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
商周之际,古蜀王国的政治史上发生了第一次王朝更迭,杜宇王朝取代了鱼凫王的统治,号为蜀王。在考古学上,古蜀文化出现了若干新的变化,标志着古蜀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演变时期。周初以后,古蜀青铜器形制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已与商代鱼凫王国有重要区别,重器绝无大型雕像群,礼器中形成列罍之制,形制花纹多取诸中原同类器物,组合意趣不同,是古蜀本土所铸。引人注目的是,彭县竹瓦街窖藏铜器中的2件兽面饰象纹铜罍,与辽宁喀左所出西周燕国铜罍,形制花纹基本相同,并且其纹饰又见于周武王时的天亡簋、成王时的仲爯簋,显然有浓厚的周文化色彩。可见,自周初开始,蜀国统治阶级的青铜礼器群发生了重要变化,表明了享有这些礼器的统治集团发生了重要变化,反映了古蜀王国政权的易手。这种变化,也正与陶器中鸟头柄勺的消失在同时,反映了鱼凫王的势力已遭到彻底扫荡。因此,西周时代蜀文化考古未见商代蜀国所特有的大型青铜雕像群一类标志神权至上的遗物。杜宇时期的蜀王国,已走出早期国家的发展阶段,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这种直接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形态,比起早期的神权政治国家,无疑是一历史性进步,也充分表现出了文明的演进。
古蜀文明的发展时期约为春秋至战国晚期。这一时期古蜀文明开明氏取代杜宇为蜀王,建立起古蜀开明王朝,古蜀青铜文化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古蜀青铜器、漆器上出现大量文字和符号,巴蜀印章广泛使用,巴蜀文字制度形成,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古蜀礼乐制度臻于全盛,这充分反映在考古发现的古蜀墓葬的内涵上,尤其重要的是,春秋中晚期开明王朝移都成都,以成都为都城的古蜀城市文明体系得以最终确立,大大推动了古蜀文明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政治史随之结束,古蜀文明的相对独立发展进程也随之阻断,逐步汇入中国文明的一体化大潮之中。
(摘自:段渝《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不属于“演变时期”,古蜀文化出现的“若干新的变化”的一项是

A.古蜀青铜器形制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已与商代鱼凫王国有重要区别,重器绝无大型雕像群。
B.古蜀本土所铸青铜礼器中形成列罍之制,形制花纹多取于中原同类器物,只是组合意趣不同。
C.西周时代蜀文化考古未见商代蜀国所特有的大型青铜雕像群一类标志神权至上的遗物。
D.古蜀青铜器、漆器上出现大量文字和符号,巴蜀印章广泛使用,巴蜀文字制度形成,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古蜀礼乐制度臻于全盛。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蜀文明是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文明,其源头只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
B.建于商早期的规模宏大的广汉三星堆古城,表明最初的城市聚合行业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早期城市生活方式初步确立。
C.古蜀文明的形成时期的中后期阶段,出现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
D.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政治史随之结束,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也被秦所代表的中原文明所阻断,古蜀文明也逐步消亡。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研究古代文明史是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着手的,其中的“文明”,包含了文字、城址、青铜冶炼、礼乐制度等内容。
B.古蜀社会形态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即由史前酋邦制社会到神权政治国家、再到直接实施阶级统治的比较成熟的国家。
C.蚕丛、柏濩和鱼凫等所谓“三代蜀王”角逐争雄的时期,同时也是古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时期,在古史里是有确切记载的。
D.由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到以成都为都城的古蜀文明,兴起于四川盆地波及周边广阔地域,连续发展演变达2000余年。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末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杨武将军。
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芝为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馀财。
(《三国志·蜀志》)(有删改)
【注】①枹:鼓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累:多次、屡次
B.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擢:提拔,提升
C.汉末入蜀,末知待见:接见
D.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优渥:优厚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②且置土石
B.①乃遣芝修好权②以勇气闻诸侯
C.①魏必上望大王入朝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①权见之,语芝曰②见犯死,重负国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2)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第Ⅰ卷文言文中,邓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说孙权与蜀国“和亲”?请简要概括作答。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
古 之 学 者 为 己 今 之 学 者 为 人 君 子 之 学 也 以 美 其 身 小 人 之 学 也 以 为 禽 犊 故 不 问 而 告 谓 之 傲 问 一 而 告 二 谓 之 囋 傲,非也;囋,非也。(《荀子·劝学》)
【注】①傲:浮躁。②囋:形容言语繁碎。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山坡羊·未央怀古
【元】张养浩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①未央:未央宫,在汉长安西南部的西安门内,为刘邦的开国宰相萧何负责监修而成,由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前殿遗址的高大土台基,在十几里之外即可望见。②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
结合全曲,分析“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一句中“闲”字的妙处。
试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对比手法运用上的妙处。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句)
(1)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6)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7)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皋兰山月
余秋雨
⑴天太黑,地方又太陌生,初来那天,真把山顶的灯光当作了星斗。四周都没有星,只有它,那么高,如恶海孤灯,倒悬头顶,有点诧异。一路累乏,懒得多想,只看了它一眼,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早推开窗,才一惊,好一座大山,堵着天。山顶隐隐有亭,灯光该来自那儿。晚上再看,还是像星,端详片刻重又迷惑。看了几天,惑了几天,便下狠心,非找个夜间上去不可。于是便等月亮。
⑵等来了。那晚月色,一下把周围一切都刷成了半透明的银质。山舍,小树,泥地,如能用叩击,一定会有铿然的音响。浩浩大大一座山,没有转弯抹角的石头,没有拂拂垂坡的繁草,没有山溪,总之没有遮遮掩掩的地方,只是一味坦荡。坦荡的暗银色,锡箔色,了无边际,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色相。走在这样的山路上,浑身起一种羽化的空灵。也不在意路边还有些什么,呆呆地走。只要路还在,就会飘飘忽忽、无休无止地走下去。脚下不慢,但很轻,怕踩坏了这一片素净。
⑶应该已经很高了。风在紧起来,寒光浸到皮肤,抱肩打个噤。抬头看月,反比上山时小了许多。
⑷头脑受不得挑逗,不由得由无尽的距离滑到无尽的时日,乱七八糟地想这山的远年履历。好像霍去病是在这里狠狠打过一仗的,打得挺苦,《汉书》讲这位大将军时提到过这座山,记得还很吝啬地用了一“鏖”字,叫人去眼瞪瞪地傻想那场仗的酷烈。这山也命苦,竖在这个地方,来往要冲,打打杀杀的事少不了。山最经不得打仗,拔木,烧草,一遍一遍轮着来,还能留得住什么?溪脉干涸了,掷还给它浓稠血迹。山石抛光了,掷还给它断箭残戟。山惊竦着,急急地盖上一层黄土,又一层黄土,把哀伤吞进肚里。它闭上了眼,永远地沉默了,像一位受尽磨难的老人,只剩下麻木。
⑸本应该让满脸平和的张骞、玄奘多来走走,然而我估摸,他们没上山。又没有一条好路,也没什么好景,他们的路程远,舍不得力气。抬头看上几眼,就从脚下走过了。玄奘要是真有那几位徒弟陪着,会让孙悟空翻个跟头上来一下的,猪八戒懒,沙僧放不下那担子,都不会上。
⑹也许林则徐上来过,他清闲一些,有力气没处使,爬上山来吐一口闷气。在山顶上看看东南方,想想家,想想早已飘散了的虎门烟火。左宗棠也会上来,他带兵,老习惯了,到哪儿都喜欢爬个山看个地形。此公老是站在山顶朝西北方眺望,不时让兵士拿来边陲的版图。心情松快时,还叫兵士种过一点柳树,好挡住域外的蛮风。
⑺要是早有眼下这条路,他们还会多上来几次,一个守望东南,一个守望西北。但这条路是四十年前才修下一个根基的,还是为了打仗。路修得急,也很快,修路的有兵士,也有民夫。修路时该挖出过数不清的白骨,也不知是什么朝代的,在月光下白得刺眼。几具头骨凄森森地狞笑,它们都是修路者的远代同行。修路者骂一声晦气,心里一沉。我不敢想。荒山深夜,心里毛毛的。脚步加快,快走出这段长长的山路。
⑻啪哒啪哒地走,山顶到了。亭由灰砖砌成,砌在原先的烽火台上。竟有不少人在,都不作嘈杂声。似乎都惊叹自已站立的高度,优裕地微笑着,看着山下密密的灯,寻自己的家。一位妻子悄声怪丈夫:“关什么灯,找也找不到。”我无声一笑,我们或许真的走出了那段长长的山路。
⑼我家不在这儿,无心多看。要说灯,这儿并不出色,我以一个飘零游子,俯视过好几个异邦都市的灯海,对着本应属于丝路的瑰丽,把双目紧闭。于是,今夜我也只能离开众人,躲到山亭另侧。这里阒无一人,眼下只是绵绵群山,趁着月色,直铺到天边。天边并不能看真,看远去,发觉得头已抬高,看到了天上。这些山,凝固了千百万年,连成一气,却又是滚滚滔滔,波涌浪叠。一个波浪就这么大,我立即被比得琐小不堪。也听出声响来了,找不到一个象声词能够描述。响亮到了宁静,隐隐然充斥天宇,能把一个人的双耳和全部身心吞没得干干净净。古哲有方,大音希声,也许这便是历史的声音。
⑽山亭那侧,人已走光。山下的灯也层层熄灭。一切都没有了,只有我还站着,像一根风化的石柱。
⑾离开人世高墙的重重卫护,蒸发掉种种温腻的滋味。赤条条地,与荒漠的群山对峙,向它们逼索一个古老人种苦涩的灵魂和行程。我相信,林则徐和左宗棠,曾从这种逼索中领悟过刀兵炮火的意义。
⑿月亮轻轻一颦,躲进一团云,然后又飘然西去。她运行不息,变得明彻而洒脱,用一阵无声凉风,示意我踏上回程。是的,还有张骞和玄奘呢,他们都未曾滞留,衣带当风,双目前视,用疲惫的脚,为凝寂的土地走出一条透气的甬道。只有走,才会有声音,才会让这个山谷有实实在在的声音,就像汉唐的驼铃。(有删改)
下面是关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仰视星空,凝望大地,抚今追昔,联想想象到了历史上的那些战争,那些人物,抒发了令人难忘的悲壮的情怀。
B.“月”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登临皋兰山的背景,是全文的线索,表现出“家不在这儿”“只能离开众人,躲到山亭的另侧”的“飘零游子”淡淡的思乡情。
C.文章的语言形象典雅,亲切自然。特别善用叠词,使文章的语言充满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D.“它闭上了眼,永远地沉默了,像一位受尽磨难的老人,只剩下麻木。”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皋兰山历史悠久,但因接连不断战争的摧残而显得老态而衰败。

E.文章结尾处再次提及林则徐、左宗棠、张骞和玄奘,照应前文,反复咏叹,蕴含着对古人的深沉缅怀之情。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皋兰山“远年履历”。
第⑻自然段描写市民看“灯”寻“家”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只有走,才会有声音”蕴含了什么哲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简要分点概括“原创文化”的特点
为了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今年来人们对原创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原创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它旨在追求卓越,激励人们既要焕发自己的创造力,也要努力吸纳前人的思想。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科学上的许多原创性成果都是在学者们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中产生的。萧伯纳说得好: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人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自由,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特点,原创的东西一般在开始时不易被大家理解,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它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被扼杀了。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①符合人物的经历;②句式相近,每句话的字数不超过25字。
悲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当宝玉洞房花烛时,林黛玉在病榻上焚烧诗稿,把悲情变成一缕青烟;当桃杌贪赃枉法时,窦娥                                             
               ;当鲁镇的人们辞旧迎新时,祥林嫂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汪国真的诗歌《山高路远》里有两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②《古兰经》里有个经典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