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

完颜绍元《天下衙门》一书中写道:“老百姓就用这‘威武富贵贫贱’六个字来形容分曹办事的州县六房书吏。”依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分工,“贫”应该指的是   

A.兵房 B.礼房
C.户房 D.工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 周恩来总结的是                       

A.武昌起义的教训 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C.南昌起义的教训 D.秋收起义的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省别
五大
(1935年)
六大
(1945年)
省别
五大
(1935年)
六大
(1945年)
省别
五大
(1935年)
六大
(1945年)
江苏
4.7
0.9
陕西
1.8
5.3
山东
2.1
1.1
湖北
5.8
5.6
福建
2.2
6.7
山西
2.8
2.1
湖南
6.6
8.2
广东
25.4
9.4
贵州
1.4
3.9
四川
6.1
12.3
广西
3.1
7.3
热察绥
1.9
0.6
河北
3.9
0.8
云南
2.5
2.9
 
 
 

A.国民党性质发生改变        
B.中国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C.受国民党抗战形势的影响    
D.国民党的统治力量转移到农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表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闹剧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

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干预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经合组织等先后建立,这些组织的形成的理念与下面说法相符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恒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此诗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爱国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

A.1905年 B.1912年 C.1936年 D.1956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 这些运动最早开始于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门旁,有一幅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下列能解释这一楹联反映的自然现象的理论是

A.“天人感应”的理论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里所说的“内部力量”指的是

A.政治制度 B.经济实力
C.科技力量 D.文化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
——孙中山《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
材料三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形式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及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但在当时它至少解决了横亘在苏联前进道路上的两个最主要问题:一是生存,二是发展。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郑易平 龚成《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图书出版者将自己的小像印在书名页上,例如,明万历年间余象斗是建阳书林著名图书出版业者,他刊刻的《锲三台人芸窗汇爽万锦情林》一书,不仅出现“双峰堂余文台行梓”这样的书坊名,还有他的一幅像,即所谓《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图中余仰止端坐案前,座旁一捧砚女婢,堂下一烹茶小童。
材料二  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科学类期刊--《格致汇编》。《格致汇编》在主编傅兰雅的主导下,大致通过四种途径在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流传。具体言之,它多次借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入藏美国与英国的博物馆、图书馆;通过来华使团的文化交流、图书采集活动而进入日本和韩国;通过基督教会的关系,由于传教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关注,而进入英国(后辗转澳大利亚)以及奥地利。《格致汇编》还曾在傅兰雅的主动出击下,得到英美多家科学杂志的宣传。
——赵中亚《晚清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的异国流传》
材料三 (《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
 ——吴娜《光明日报》2011年4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余象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致汇编》通过那四种途径在各国流传?《格致汇编》的异国之旅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的国民阅读调查反映了什么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
(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