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测试卷政治试卷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4年2月7日,等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办开幕式 |
B.2014年2月24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 |
C.2014年3月起,12306网站对互联网购票进行身份信息核验 |
D.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
“中国大妈”、“高端大气上档次”、“土豪金”、“喜大普奔”等2013年网络新闻,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开阔。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 B.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 D.文化创新来源于网络灵感 |
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表明
A.文化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 B.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D.文化发展决定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漫画《嘱托》中所述现象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特定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
C.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 |
D.不同人的文化素养 |
我国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B.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 |
C.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
D.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作用 |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在美定居数十年的华人们平日仍喜爱在公园内下棋、烧烤、健身等休闲活动,然而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却违反了公园的相关规定,有的人还甚至因此吃了罚单。这说明
A.我们要摒弃传统文化,学习外国文化 |
B.增进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②要弘扬传统美德就必须传统节日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④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③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
A.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
C.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 | D.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人们乡愁的寄托。推进城镇化要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文化区域特征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收视爆棚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并非“零差评”。批评者认为,节目同样是从韩国购买版权,缺乏原创品牌,过度依赖“拿来主义”。这警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需要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B.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D.以我为主,善于创新 |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将这一天作为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中国唐代向东南亚地区的持续不断的移民。这反映了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中国人移居境外,入乡随俗 |
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 B.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
C.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
C.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 D.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
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万氏兄弟为激发国人的抗战热情,决定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片断,绘制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此片将中国的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山水动起来,并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造型的特点,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紧步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铁扇公主》进入世界市场,卖座甚盛。由此可见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岭南画派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他们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和“摘水撞粉法”以求其真,融合中西绘画之长,创作出独具风格的崭新作品。这启示我们 文化发展要
① 坚持博采众长,倡导抑旧扬新 ②摒弃传统,推陈出新
③ 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重要基础
②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①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14年马年春晚舞台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舒缓的旋律,贴心的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故事。“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平实的语句,将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将父母之爱表达的震撼人心;再配以网络名人“大萌子”的“30年父女合影”,30张照片凝聚30年父女情,引人深思。春晚后,网友纷纷称赞《时间都去哪儿了》是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的节目。在街头巷尾,也总能听到很多商铺播放这首歌曲,一时间唱遍神州大地,回响在五湖四海。此曲唱出了亲情的追问;引发了大家对“空巢家庭”现象及老人“精神赡养”等问题的深思。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该歌曲走红的原因。
大约在十四世纪,伴随着宗教的发展,出现了在墙壁上绘制图案的绘画方式,以这种方式所绘制的图案一般都是宗教题材,用来装饰教堂等教会建筑,从而增加建筑和环境的严肃和神圣性。在中国的西藏,人们把佛祖绘制在墙上以及唐卡上,以驱除邪恶祈求平安。
20世纪的年代,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出现涂鸭文化(graffiti),从简单地书写tag和门牌等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到20世纪 70年代前期开始在字型、效果等方面的钻研,近40年的发展已经让涂鸽走出美国的墙角,成为全球性的艺术创作。
如今,驻足我国的大街小巷,一幅幅内容不一、风格独其的堵绘,活灵活现地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城市因景墙而异彩纷呈,文化因景墙而可感可触。对于墙绘艺术来说,城市丈化墙既是现代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又是彰显城市个性、宣传城市形象的新兴传播载体。文化景墙摒弃了杂乱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入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计,成为描绘和谐、文明、人文、艺术的城市风景线。
结合材料,分析文化墙的发展演变过程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