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C.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
D.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池塘养鱼历史悠久,其中青、草、鲢、鳙为我国四大家鱼,而我国将四大家鱼混合放养能充分利用池塘资源,被世界列为生态养鱼的典范。之所以能将四大家鱼混合放养,是因为(   )

A.群落中的生物具有水平结构
B.四大家鱼的食性不同,分布在不同的水层
C.四大家鱼之间为共生关系
D.养鱼的种类越多,产量越高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例中,不具有生物群落的是(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被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   )

A.地衣 B.苔藓 C.土壤微生物 D.草木植物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二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C.分解者,腐生生物 D.生产者,异养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消费者的消耗利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我们能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草原上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表示被食关系,如“草→兔”表示草被兔吃)。现因某种原因,蝗虫突然大量死亡,由此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鹰数量会减少
B.蜥蜴数量会明显减少
C.小鸟数量会增加,青虫会减少
D.小鸟数量减少,青虫会减少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与4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该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4
D.碳元素在该图所示食物链中的流动是单向的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原因是(  )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
③某营养级中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和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现象说明(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①物质是单向流动 ,不循环的 ②物质是单向流动 ,可循环的 ③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④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 ⑤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 ⑥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  )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③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④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薇甘菊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C.薇甘菊在原产地没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D.薇甘菊泛滥是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则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只。该方法为                  ,适用
                              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备受瞩目的历届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      ,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        ,过程⑤表示
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高。
(3)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 ,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 ,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则A种群的能量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任意两项即可)。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
(2)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垃圾处理场附近土壤中细菌污染情况,做了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等系列实验操作,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取自不同区域的土壤浸出液分别稀释涂布到不同的平板上,置于37℃        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土壤样品中有___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土壤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_。
(4)如果要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经常用              的选择培养基,若要鉴别是否分离出了纤维素分解菌则应使用加入了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充气口和排气口都用夹子夹紧,每隔12h左右松一松排气口的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温度控制在30~35℃,并打开充、排气口的夹子,适时向充气口充气,行果醋发酵。经过20天左右,完成发酵制作。据此回答问题:

(1)制备果醋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       ,其与酵母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制醋阶段对装置的处理方式判断,该种微生物的细胞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                色。
(3)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装置中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腐乳和泡菜是两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其制作过程流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0℃。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前者是用盐过多,后者是用盐过少。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①菜坛为什么要密封?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②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③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amHⅠ、HindⅢ、SmaⅠ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回答:

(1)图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_______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然后在           酶的作用下构建重组载体。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
(2)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________。
A.启动子          B.tetR        C.复制原点      D.ampR
(3)过程①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A.农杆菌转化      B.大肠杆菌转化
C.显微注射        D.细胞融合
(4)过程②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
(5)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________技术。
A.核酸分子杂交        B.基因序列分析
C.抗原—抗体杂交      D.PCR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使用了________酶,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________。
(2)过程③在化学药剂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细胞融合,也可以通过           等物理方法诱导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3)过程________属于脱分化,过程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过程⑤⑥⑦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其用到的原理是                ,其培养时选用的材料通常是分生组织,原因是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克服了                        的障碍,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____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
(3)在细胞内DNA的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