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刘梦溪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考古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它的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来治国。若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014年1 月《环球人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析“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异”或“同”的一项
A.两种文化虽然兴起的时间是相同,可是地域各不相同,自古以来,就相互交融却又各自存在。 |
B.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重要一源。 |
C.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长江文化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
D.《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可见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是不同的。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文化不仅包括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还包括精神价值的层面。 |
B.中华文化从古至今都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 |
C.中华文化除了具有包容性,还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而且在强大时也会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
D.“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时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在汉代儒家占据了主流地位,但是其具有包容性,而且儒家与佛道两家又是互补共生的关系,所以就有了“三教合一”。 |
B.儒释道思想主张一个人经过读书、积累学问,再去做官、治国;当他们不顺利之时,他们也不致走上绝路。 |
C.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近二三十年来,通过考古发现大家逐渐认同了这一观点。 |
D.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是多元、共生的,具有包容性;今天的世界也是多元存在的,人们要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游:游学 |
B.范仲淹以言事贬贬:批评 |
C.帝延问执政延:邀请 |
D.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只管 |
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
①修贻书责之 ②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⑤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 ,_________ _。(《虞美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老金的蝈蝈笼子
何立伟
老金坐在我的办公桌对面,脑壳低垂,神情暖昧,手肯定忙着,却被桌子上厚厚的稿件所遮蔽,形容虽不可称鬼祟,但也算得上有几分诡秘。
惟有我晓得他在干什么。
老金的手机发出急促叫声,必是有短信来了。整天的,他的手机如一只装了蝈蝈的笼子,时不时地那么叫着。手机一叫,老金便把脑壳低下去,手指一阵忙乱,当然就是在那里回短信。中文输入用的是拼音。湖南人,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拼起来麻烦。一二十字的短信,左摁右摁,一错再错,捉虫一般……
短信都是他女儿发来的。他女儿在北京念大一。很聪明的女孩子,但时常旷课,一个人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晒太阳,看闲书,听CD,然后,给老爸发短信。
聪明的女孩子大约都有点清高,一清高又有点孤独,一孤独就少朋友,少朋友就少沟通,于是愈加地清高,亦愈加地孤独。没有人好沟通,只好跟老爸说话,用滔滔不绝的手机短信。
“下午一个人跑到王府井,买了一件耐克T恤,还有一双阿迪达斯的鞋。哈,又放你的血啦。”
“在三联买了本昆德拉的《无知》。喜欢这个住在法国的捷克男人。和他比,周围全是傻子。”
老金的回复都是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凡事都应当这样而不应当那样。有父亲兼党委书记的语重心长,亦有对年轻人的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报纸上说的与时俱进。
“我把她当朋友一样。”老金跟我说。
当然。我指出,这仅仅是一种姿态。实际上,父女的关系并不会像他想象的那样平等。
“怎么这样说呢?”老金不满道,“不平等,她能给我发那么多短信吗?能大事小事鸡零狗碎的事都跟我讲吗?能这么全方位全天候地沟通吗?”
“那是因为她不想跟她的同学讲,她看不起她的同学。她没有交谈者,只好来跟你说。人总是有倾诉欲的。”
“你打击我。”老金说,很不屑地白我一眼,“你心理不平衡,因为你儿子不给你发短信!”
他说的是。我儿子也是大一,但极少给我发来短信。而我晓得,他的快乐统统来自他的同辈,而不是我这样的“半老徐爷”。如果他有话只肯跟我讲,我反觉得有问题。
对于我的观点,老金很不以为然,摇着脑壳,声明道,他和他女儿没有代沟。他女儿心高气傲,是因为“哪个要她这样优秀”!
这时蝈蝈又叫了。老金低头看短信,脸上浮出极幸福的笑容。“念给你听啊,”他说,“‘你老是指责我旷课,给你个安慰吧。这次专业考试,我是全年级第一名。’你看你看,鬼家伙!”
老金的欢乐、担忧、欣慰、郁闷,全部来自他女儿的短信,这是老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但我担心这亦是他女儿的最大乐趣。我们彼此争论,但是没有结果。老金的生活,按照老金理解的那样自得其乐地过着。
到了大二的下学期,忽然,老金的蝈蝈笼子不怎么叫了。办公室一下子变得寂静,亦变得空虚。老金的脸有些灰白。我这个人有些麻木,刚开始尚没觉察到这是什么原因,只感到空气里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后来一想,哦,原来是老金的女儿很少来短信了。
我问老金怎么回事。老金叹了口气,说:“她可能找了男朋友了,她现在不和我沟通了。”
我说好哇老金,祝贺祝贺哇,早就应当是这样子哇。
老金点了支烟,深吸一口,望着窗外,一脸怅然,说:“你又打击我。”(选自《小小说精选》)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老金和女儿短信沟通从多到少的经过,让读者看到了年轻人从青涩到成熟的人际交往过程的转变,也有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
B.文中的“有父亲兼党委书记的语重心长,亦有对年轻人的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报纸上说的与时俱进”,表现出老金作为父亲对女儿生活与学习极为关心,也希望能与女儿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 |
C.文章里作者的儿子上大一,很少给作者发短信,觉得作者的言论是“半老徐爷”,说明作者的儿子人际关系好,朋友多。不屑于和作者交谈,说明作者是个老古董,不懂与时俱进。 |
D.老金的女儿专业课考了第一,说明她每天心无旁骛的学习,所以才会缺乏与人交往的时间;而老金对女儿的成绩非常骄傲,说明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
E.在结尾,老金的女儿找到男朋友,于是就不再勤于给父亲发短信了,老金对此大受打击,表现出老金对女儿找到异性朋友后疏远父亲而表示不满。
请对小说中老金的女儿这一人物形象做简要分析。
文中有多处对比写法,请找出三处,并简要指出其作用。
有人说小说的标题应该改成“转变”,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忆启功
在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社会各界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来缅怀和纪念他,这一现象足以反映出启功先生学术思想、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深远!
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了中国书协的最高职务,他潜心研究传统书法艺术,临习大量碑帖,不知疲倦地耕耘,形成了俊朗、清秀、端雅的“启体”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在各个社会场合中存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不仅如此,启功先将学术触角辐射到古典文献、文字、音韵、训诂、历史、文物鉴定、红学、诗词、书画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他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因而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建树。比如,《汉语现象论丛》大概是自语法学建立以来唯一一部真正立足于汉语实际的语言学著作,系统论述了汉语使用中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又如,《论书绝句》只有100首七绝的诗文和注释,中肯地评价书家成就、碑帖真伪、流派渊源,提出“透过刀锋看笔锋”、“一从证得黄金律”等著名的论断。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一种学科的研究中评价启功先生都是不够全面的,而相关的领域都有他的影子清晰存在!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他去世后的官方讣告中有“国学大师”的名号,至于民间,或许还会更加直接地冠以“最后一位”的限定语吧。
启功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后来有幸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功先生异常感动,终身难忘。他的学生不知听了多少遍启功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在《上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 而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恩”传给了学生、后辈。他待学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给学生买回昂贵的书籍。
学校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很支持这件事情,耄耋之年的他为此呕心沥血伏案三年,终于完成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香港义卖得了163万元人民币。但他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坚持以“励耘”命名,因为先师陈垣生前曾吟诗云:“老夫也是农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他要以此纪念恩师。
启功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含糊的。他要较起真来,谁也奈何不得。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非常气愤。登报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他严肃地说:“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声明发表后,启功先生的许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启功先生为人随和,好说话。可是先生真的是说到做到了,留下文物鉴定界的一则佳话。
早在1978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如今,我们以虔敬之心缅怀启功先生,他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让我们仰之弥高,永记心中。
(选自2012年7月《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镌刻着启功先生亲笔书写的校训的黑色大理石碑刻在夏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50余年,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绝不过分。(《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撷取了启功先生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令人仰慕、敬佩的启功先生事迹。 |
B.第二段写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启功先生的书法,这是从正面表现了启功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 |
C.启功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已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靠自己的拼搏努力,终成一代大家。 |
D.启功先生一生奋斗在教育战线上,桃李满天下。他不但留下了精神方面的财富,还亲自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官方讣告中为什么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请概括分析。
本文最后一段引入了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为什么说启功先生“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下,人们一方面对春节联欢晚会说三道四,有时甚至义愤填膺;另一方面,对各种评论,包括质疑、指责等等,却不比从前那么敏感了。 |
B.李克强总理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滨逊’。” |
C.翻检历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轨迹:艰难创业时往往背负使命感和危机感,不怕筚路蓝缕;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会疏于律己,贪图奢华。 |
D.势不可挡的春节返乡大潮也带来了其他思索,那就是,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致使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不得不背井离乡。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应对雨雪天气,铁路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上线路除冰雪,检查维护设备,组建打冰扫雪突击队,保证线路设备状态良好,确保线路畅通。 |
B.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 |
C.从民族层面来说,中国年反映的尽管是中国人民一直抱有的强烈的大团圆意愿,还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
D.某种角度,学术批评乃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
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 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③ 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 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 因此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A.①④⑥⑤②③ | B.②⑥①④⑤③ | C.④⑥②①⑤③ | D.⑥⑤④③②①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 ①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至柔至利,屈曲有致,既可润物无声,又能摧枯拉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合,便是宇宙无限的生机。当春风吹来的时候, ② ;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当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人在山川的变化中,找到了自己情绪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因此 ③ ,望水则情溢于水。
阅读所给的语段内容,仿照横线前边的句子写两句话,保证语意完整。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