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教通信息平台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耄耋钟灵毓秀德高望众筚路蓝缕
B.朔源切磋琢磨平心而论金碧辉煌
C.甄别蓬荜生辉喧宾夺主以逸代劳
D.暮霭涸泽而渔韬光养晦急流勇退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个字)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
【注】①万户:一万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不和
B.乃多布以援下人县:悬挂
C.齐兵待之勒:部署
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救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陆 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防民之口,              。(《国语·周语上》)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林则徐)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猫 婆                     冯骥才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他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我房前房后去找。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丢几天了?”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我说:“五六天了。”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您甭找了,回不来了!”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猫婆笑脸开花:“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猫婆死了。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不是那只小黄猫吗?忙叫声:“咪咪!”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
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
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           王开岭
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寻找“现场感”!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事中去,与其一道重返半个世纪前或晴朗或阴霾的日子,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这样一来,你便完成了一次对他人的生命访问,一次珍贵的灵魂相遇。
记住了他,也就记住了恐怖和灾难,也就记住了历史、正义和真理。与这位逝者的会晤,相信会对你今后的每一天、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某种影响。它会成为你生命中一个珍贵的密码——灵魂密码。这座纪念馆贡献了真正的“悲剧”。
重视“小”,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待另一个生命的最正常态度。在世界眼里,我们也是一个“个”,忽视了这个“个”,也就丧失了对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其实,生命之间,命运之间,很近,很近。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文中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本文题为“对悲剧的深沉纪念”,请联系全文说说“深沉”的内涵。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庄荀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 河 之 行 顺 下 而 已 至 其 触 山 赴 谷 风 博 物 激 然 后 尽 天 下 之 变 子 云 唯 奇 故 不 能 奇 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文中提到的“庄荀”指谁?写出他们的姓名。
本文认为“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家》中,高家因高老太爷久病不愈便请巫师来捉鬼,巫师说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但当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却被觉慧挡在了门外。
B.《子夜》中,当吴荪甫等待公债市场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王和甫却打电话告诉他,屠维岳已将资金投给了赵伯韬,这让吴荪甫深感大势已去。
C.《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首尾呼应:开端是小男孩曼诺林在黎明时分送圣地亚哥出海;结尾是圣地亚哥扛着工具回来,小男孩再来看他。
D.《阿Q正传》中写阿Q临死前,感到最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画押时,圆圈没有画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

E.《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红楼梦》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概括分析题
孙犁论                 贾平凹
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划,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疾病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了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数十年的文坛,题材在决定着作品的高低,过去是,现在变个法儿仍是,以此走红过许多人。孙犁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他是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的又是文学。一生中凡是白纸上写出的黑字都敢堂皇而之地收在文集里,既不损其人亦不损其文,国中几个能如此?
评论界素有“荷花淀派”之说,其实哪里有派而流?他的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谁要怎么就可以怎么的,除了有天才,有夙命,还得有深厚的修养,佛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初学者都喜欢拥集孙门,学到一定水平了,就背弃其师,甚至生轻看之心,待最后有了一定成就,又不得不再来尊他。
孙犁不是个写史诗的人,但他的作品直逼心灵。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个人能够匹敌。举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活诸葛”,但“活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明白了要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意,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
简要说明文中划线语句的含意。
本文对孙犁的作品有怎样的评价?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